■在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东四指廊项目现场,伴随着飞机起降的轰鸣声,建设者们有条不紊地开展施工作业。
广州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科研院所、科技园区、科技型企业——
编者按
广州市在今年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要坚持实体优先、创新引领,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牢固根基。未来的广州,将进一步擦亮“广州制造”“广州创造”品牌,以高质量发展挺起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产业“脊梁”,在大国博弈、大城竞争中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
在近日举办的广州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中,新快报记者走进白云、黄埔、花都的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和科技型企业等,实地观察广州是如何发挥大项目、大平台的产业牵引作用、如何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
花都区
大项目聚焦大产业
大项目大作用,抢时间抓进度。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中国民航史上规模最大的改扩建工程,是助力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点工程和重要引擎;九龙湖度假区建成后,将成为大湾区文旅度假的新标杆。
白云机场扩建工程:
年旅客吞吐能力将达1.2亿人次
23日,新快报记者走进位于广州花都的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总投资537.7亿元,计划于2025年建成投产。”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建设指挥部前期工作部副部长卢光兆介绍道。此项工程完工后,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2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380万吨;终端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4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600万吨,客货吞吐规模将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广东机场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白云机场协同各航空公司抢抓民航市场复苏机遇,运输增长势头非常强劲。白云机场的客货运量增长势头迅猛,因此硬件设施必须要跟上。该工程是中国民航、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中国民航史上规模最大的改扩建工程,是助力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点工程和重要引擎。
九龙湖度假区:
打造大湾区文旅度假新标杆
以大项目集聚大产业,广州花都还有一处胜景。这里的度假区范围2.5万亩,其中有4500亩无污染水域,可开发建设用地约1500亩,它是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山前旅游大道3号的九龙湖度假区。新快报记者来到此地,听中旅阿那亚九龙湖项目负责人邵雨茜介绍该项目。
“由原来的观光旅游向度假生活转变,这是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方向。”她介绍,项目总投资逾150亿元,预计5-8年时间,各场景将逐步呈现。建成后将在九龙湖本身的生态之美上,打造一个将自然、度假、文化 艺术、潮流商业汇聚在一起的生活方式目的地,营造一个烟火与诗意并存的南方人文社区,成为大湾区文旅度假的新标杆。
黄埔区
大平台产业牵引作用
平台如何发挥产业牵引作用?可以通过链接本地政府、企业和机构,建设一个活跃以及可持续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中新智慧园:已吸引新加坡“国家队”机构入驻
去年,地处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起步区核心位置的中新智慧园正式开园,新快报记者近日探访了这个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总投资逾14亿元的园区。
“自去年6月开园,截至目前,园区一期已经达到70%的出租率,入驻企业有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等新加坡‘国家队’机构及企业。这里产业空间、生活配套、生态环境等一应俱全,是一个充满年轻活力的地方。企业落户于此,可实现更高效的业务拓展。”中新智慧园总经理王苗介绍说。
平台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园区对我们帮助很大,去年3月立项,短短3个月,园区帮我们把办公区装修好,6月份就开始正式营业。”恩士迅(NCS)大湾区创新科技交付中心负责人范圣勤说。SingrowPte.Ltd.总经理陈华恺也表示:“园区通过链接本地政府、企业和机构,建设一个活跃以及可持续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对我们后期发展有很大帮助,落户在这里,业务拓展也将会更高效,这里是我们新加坡企业落户中国的首选地。”
大湾区广纳院:专门服务纳米科技成果转化
“不同于基础研究阶段,工程化阶段需要更大的投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把工程化阶段丰富起来,才能将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位于黄埔区的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纳院)展厅专业人员介绍说,为了突破科技创新链的难关,提升纳米科技的成功转化率,推动纳米科技的产业化发展,该院应运而生。
新快报记者在广纳院成果展示大厅,看到纳米科技琳琅满目的应用场景:医用DNA纳米机器人、1分钟纳米快检专利吸毒检测仪、卫星导航系统的5G滤波器芯片、显示色彩更加饱满的量子点电视、可减缓近视发生的纳米护眼台灯……据介绍,截至2022年底,共有12个项目在此落地转化,孵化20家企业。广纳院将汇聚2000人以上的国际化高水平工程师队伍,专门服务纳米科技成果转化,整合国内外研究力量和产生一批世界领先的纳米科学成果,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白云区
多管齐下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广州如何打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白云区企业正推动智慧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定下加速器国产化目标,科技园要带动营业收入大增长。
广州通达:
“人、车、路、云”一体化协同
“这个CT检查车早上刚到清远给人们做检查,现在(23日15时许)就回来展示在大家眼前。”广州通达汽车工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刘畅指着眼前的样车说道。该公司董事长助理邢冬晓说:“现在我们的移动CT检查车、5G智能眼科巡诊车、5G远程DR体检服务车均已打通云平台,可实现患者在车上进行筛查,医生通过平台进行阅片诊断,打破地域局限性,为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体检筛查服务。”
她说,广州通达汽车工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推动智能网联、网络安全与智慧交通的融合发展,打造“人、车、路、云”一体化协同,走好高质量发展路,争取2023年产值递增20%,为广州智慧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
以需求进行科研攻关
新快报记者来到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该院正打造融科技创新、人才聚集、服务支撑、产业培育、企业孵化为一体的综合型研究和创新中心之一。经过两年多发展,激光院的产业化进展相对顺利,其中,激光院的产业公司——等离子体装备科技(广州)有限公司2022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预计2023年开始实现盈利。此外,已有入驻科技企业9家,正在进行产业孵化。
“激光院始终以需求进行科研攻关。”该研究院副院长朱昆谈道,为解决国产高端装备及工艺被卡脖子的问题,该院目前已开展了5个项目的研究,今年计划新开展6个项目。“举个例子,激光加速治癌装置使用的关键部件——高功率飞秒激光器目前主要依赖进口,并且采购成本占整个装置硬件成本的40%。我们定下了高功率飞秒激光器国产化的目标,国产化后将大大降低激光器的成本。”
广州民营科技园:
带动营收突破2000亿元
广州民营科技园是“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民科园管委会副主任吴文刚说,园区核心区的控规通过市规委会审议,将完善空间配套,实现产城融合,优化空间发展。新挂牌出让的两宗工业用地将建成高端液压设备制造基地和氢能生产基地;另外,该园区新增1家省博士工作站和2家“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他还说,今年民科园要带动营业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突破2000亿元和700亿元,打造“以创新型民营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主业”的现代化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杨喜茵 ■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