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月28日,第二届仙湖科技大会在佛山仙湖实验室举行,20多位院士、100多位专家和企业界的嘉宾参加会议。大会现场,南海提出全力以赴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助力南海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期还举行佛山仙湖实验室及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
南海力争至2030年,“氢产业”挺进千亿
今年2月18日,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佛山市委书记郑轲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到,将氨氢融合产业列为佛山制造业动能转换的重点之一,是支撑佛山实现制造业当家下一阶段目标,推动佛山制造业产值由3万亿元提升至4万亿元的关键领域。
为进一步助力佛山制造业发展,本次大会现场,南海重磅发布《佛山市南海区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24—2030 年)》。方案指出,南海将坚持“123”战略定位及实施“1357”行动计划,力争至2030年,将南海区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总产值超1000亿元、规上企业超100家的千亿产业集群。
会议现场,南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永强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发展氢能产业,南海用了15年的时间,这足以彰显南海的决心和信心,在发展氢能和氢氨融合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上,南海的力度将只增不减,南海有充分的能力支撑氢能新兴产业的发展,有信心和底气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徐永强常务副区长表示,南海将以明确的定位、清晰的路径、特定的政策、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全力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
本届仙湖科技大会举行了氢能和氨氢新能源储运技术与装备交流会,邀请了5位院士、专家,分别围绕“氨氢融合零碳动力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双碳目标下氢能绿色发展——机遇与挑战” “建筑陶瓷工业零碳燃烧技术装备新进展”“基因改造生物制氢前瞻技术”“氢能技术创新及载运动力发展态势”主题,作行业前沿技术及未来产业发展研判。同时,还举行了4项重大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锚定“双优”实验室建设目标,培育新质生产力
那么,南海为何敢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其底气何在?据了解,早在2009年,佛山南海便对氢能产业发展进行布局。经过15年的发展,目前,南海现有氢能产业企业、机构超150家,涵盖了氢气“制、储、运、加、用”5大环节和燃料电池及系统等8大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形成了较完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
同时,南海现有佛山仙湖实验室、华南氢安全中心等6家高水平科研平台,一批院士团队扎根南海,形成了“平台+企业”“开放+自主”的完整创新链。南海氢能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荣获“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称号。
佛山仙湖实验室作为省实验室、佛山市战略科技力量、南海区科技创新枢纽,对此也早有布局。早在2021年,佛山仙湖实验室在国内首次提出氨氢融合新能源理念以来,实验室将“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与“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并行列为实验室的两条研发主线,围绕氢能和氨氢融合新能源领域开展前瞻性、先进性技术和工程化、产业化技术研究,着力推动佛山市高温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绿色低碳发展和转型升级,支撑氢能产业突破大规模低成本储运瓶颈,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研发成果,获国家能源局批准建设“氢能及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正在推动一批重要工程示范、中试和量产项目进行。
接下来,实验室将依照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指示精神,锚定“双优”实验室建设目标,进一步支撑氢能和氨氢融合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打造“国民经济增长源”,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重要力量。
(文/李艳 通讯员 南宣 图/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