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地铁开通以来,两地的客运量逐年增长,2017年后,每年客运量均在1亿人次左右。图为市民通过西塱站换乘广佛线地铁。
最近,随着广佛西环的动工,广佛城际轨道交通大环线最后一块拼图将完成,广佛全域同城化建设又迈上新台阶。
交通往来更加顺畅,产业发展更加协调,公共服务更加一体,同城化机制体制更加健全……自2009年正式签署同城化框架协议至今,广佛两市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从民间往来到官方合作,从相互试探走向双向奔赴,区域整体竞争力迈上新台阶,去年GDP超4万亿元。
如今,随着《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印发,“广佛同城”升级成“广佛全域同城”,到2025年GDP达5万亿元左右,作为广州都市圈主引擎、粤港澳大湾区极点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未来,广佛一定是大湾区最闪耀的“CP”之一。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孙毅
下好交通“先手棋”,广佛地铁“载”来同城生活
9月28日,广佛环线城际轨道佛山西站至广州北站段工程(简称“广佛西环”)正式动工建设,标志着广佛全域同城化建设和广州都市圈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作为广佛环线城际轨道的最后一块拼图,广佛西环建成后将形成完整的广佛城际轨道交通大环线,并最终实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南站、佛山西站、广州北站等重大交通枢纽快速互联互通,对进一步强化广佛全域同城化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性支撑作用。
自2020年广州市牵头推进广州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13个、660公里)建设工作以来,广佛两市在相关跨市轨道交通项目中互相支持、深度合作,携手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取得显著成效。接下来,两市还将继续深入对接,共同加快推进广州至广州南联络线、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等项目开工建设。
有大交通,才有大未来。纵观广佛十余年同城路,两市历经了路通财通、错位发展、战略升级三个阶段。打造便捷通达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既是两市同城的先手棋,也是两市能够实现相融相生的重要硬件基础。
时间回溯至2010年11月3日,作为国内首条跨越两座城市的城际地铁线路,广佛地铁正式投入运营,大大缩减了两地市民的跨城出行成本,为他们“载”来同城生活。作为广佛同城乃至珠三角一体化的标志性工程,广佛地铁的每一次变迁都备受瞩目——先后建成开通西塱至燕岗、魁奇路至新城东、燕岗至沥滘段,目前广佛地铁运营范围从新城东至沥滘,全长38.9公里、共计25座车站。
十二年来,广佛地铁输送着广佛乃至珠三角地区的人流。自2010年开通以来,广佛两地的客运量逐年增长,2017年后,每年客运量均在1亿人次。广佛线日均客运量也从2010年开通时约8万人次快速增至目前约53.6万人次,客流呈现以跨市交互为主、两市市内交互为辅的特点,跨市交互量达25.7万人次/日。
佛山全域纳入广州都市圈,18条地铁将相连
城市轨道交通,是都市圈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更是实现都市圈高效通勤和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导条件。
自广佛地铁开通以来,两市地铁线路呈现出一个显著发展趋势:从单点对接变为网状链接。目前广佛线与广州地铁一、二、三、八号线及佛山地铁二号线共5条线形成换乘;佛山地铁二号线与广州地铁二、七、二十二号线在广州南站形成换乘;广州地铁七号线延伸至佛山顺德。同时,为更好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广佛线最小行车间隔从开通初期8分半压缩至目前2分半,运力提升2.5倍。
《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提出,广佛两地要推动形成轨道交通“一张网、一票通、一座城”。事实上,早在2016年,广佛两市就完成了国内首个两市地铁互联互通规划并正式批准执行,成为后续两市线网规划的重要依据。从广佛线开始,便已率先启动了“一张网、一张票”的实践——从广州和佛山的任何一座地铁站出发,乘客只需要刷卡一次,就能从另外任意一座车站出来。
今年8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官网印发《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简称《指引》)。根据《指引》,佛山市全域纳入广州都市圈,并以广佛为核心规划形成13条、6向的高效对外高速铁路通道;加快落实广佛地铁18条衔接通道,优先推进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广州28号线)、 佛山11号线的建设。
面向未来,《规划》提出共同建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枢纽型基础设施,构建对接顺畅、便捷高效的同城化交通综合网络。轨道线网、高快速路网更加密集,城际“断头路”基本消除,通行瓶颈位明显减少,实现广佛中心城区半小时通达、全域1小时通达。
未来随着两市互联互通线路及线网的不断完善融合,“一座城”的目标指日可待。
每天174万人来往,成大湾区联系最密切“双子城”
越织越密的交通运输网,将汹涌的人流源源不断地带到广佛两地每一个角落,有力地推进了广佛同城化的发展。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2021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跨城通勤人口总量达到121万人,同比增长3.8%,主要分布在广佛、深莞的交界处,其中广佛两市跨城通勤人口33.3万人,占总量的27.5%。
粤港澳大湾区九市间日均出行量662万人次,占全省21个地级市间总出行量的75%。都市圈层面,广佛肇占42%,流动性高于深莞惠(40%)和珠中江(18%)。同城化层面,广佛两市间出行量174万人次,占湾区城市间出行总量的26%,高于深莞20%(128万人次)、珠中7%(45万人次),广佛与深莞人口规模相当,但同城联系更为紧密。
统计数据可见,广佛是大湾区联系度最高的双子城。
“双万”城市携手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除交通外,广州与佛山的产业也在加速融合。广州创新资源集聚,佛山制造业发达,依托两地互补优势,两座GDP“双万”城市正携手共建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构建“广州创新大脑+佛山转化中心”协同发展格局。
今年6月,2022年度广佛全域同城化党政联席会议在佛山召开。会议明确表示,要在更高起点上、以更大力度共同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同城化上,双方将共建共享科技创新平台,强化智能装备、超高清视频、智能家电、汽车等重点产业分工协作和产业链共建,携手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和竞争有序区域大市场。
广佛同城,民生是根本。依托广东省政务服务网、粤省事小程序等平台,广州荔湾和佛山南海加强两地工商、税务、海关、医疗、交通等公共数据信息共享,为两区群众提供就近医疗、图书借阅、商事主体设立登记、各类证件办理等同城化服务,打破地域界限和行政壁垒,实现业务办理“最多跑一次”。
据了解,自2020年8月以来,广州与佛山建立政务服务“跨城通办”工作机制,通过开设“跨域通办”专栏与窗口、梳理公布事项清单等举措,合作推进政务服务省内通办工作。目前已有26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可跨域通办;借助政务服务一体机,包括人社、健康、住房、出行在内的近90项民生服务实现自助广佛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