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美国列车脱轨酿成的有毒化学品泄漏事故持续令人关注。这场生化灾难被美国网友类比为美国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当地政府对有毒物质的处理方式也引发质疑。美国有毒化学品运载列车脱轨事故已过去十多天,但事发地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镇居民仍对这些有毒化学品的处置及其影响忧心忡忡。
回顾
列车脱轨
氯乙烯被引出燃烧
本月3日晚,美国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一列运载危险品的列车行经东巴勒斯坦镇时出现事故,造成50节车厢脱轨或损坏,20节运载危险品的车厢中11节脱轨,其中5节罐车载有氯乙烯。
东巴勒斯坦镇位于俄亥俄州与宾夕法尼亚州交界处,人口约4800人。事故发生后,镇上半数居民一度被紧急疏散。
6日,应急人员以避免大规模爆炸为由,对运载氯乙烯的5节罐车进行“受控释放”,把氯乙烯从罐车内引出后燃烧,滚滚黑烟在东巴勒斯坦镇上空弥漫。两天后,俄亥俄州、地方和联邦官员们联合宣布,从事发地撤离的居民“可以安全回家”。
不过,东巴勒斯坦镇随后接连传出居民身体不适和宠物、家禽、野生动物患病甚至死亡的报道或报告。俄亥俄州自然资源部门日前通报说,当地一段水域约3500条鱼因化学品泄漏死亡。
走访
记者入镇采访20多分钟
眼睛明显感觉不适并且轻微头痛
几经周折,新华社记者日前到东巴勒斯坦镇有毒化学品运载列车脱轨的核心现场采访,了解事故对当地的影响。
据当地媒体报道,列车脱轨后引发大火,现场火光冲天、浓烟弥漫。浓烟还飘散到附近小镇。
“事发时工厂里没人,但监控视频记录了当时情景。真的很后怕!”原籍中国上海的江虹至今仍心有余悸。她在小镇上开的耐火材料厂,就与事故发生地点隔着窄窄一条小路。
在江虹工厂周围,随处可见事故留下的破坏景象。厂房附近的铁路散落着烧焦的枕木和扭曲的铁轨,东边的树林里堆满了废弃的火车车厢。工厂停车场一侧堆积着扭曲的罐车和冷冻车残骸。由于未经同意就被救援人员占用,停车场一部分路面已被碾压得不成形,几个工人正在把淤积起来的污水抽到罐车里。在厂房附近,停满了各种工程车辆,几部挖掘机正在把挖起来的泥土装车。
尽管事故已过去多日,小镇空气里仍有一股明显的怪味。记者入镇采访20多分钟后,眼睛明显感觉不适并且出现轻微头痛。
事故对小镇的营商环境也造成负面影响。江虹的工厂虽于11日复工,但并不能正常运转,陆续有员工出现眼睛和喉咙不舒服等身体不适,有的还出现皮疹,只能请假。江虹说,15日原计划有5个货柜抵厂,但因为人手不够只能接收一个。
“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值得庆幸,但它对当地企业经营和居民工作生活短期干扰很大,长期带来的不确定性更大。”江虹说起未来,忧心忡忡。“我的企业并不大,这情形要持续多久?我们未来怎么办?”
东巴勒斯坦镇居民15日晚聚在当地一所高中体育馆内,分享自己的担忧、不满和愤怒以及对有关方应对这一事故的质疑,现场不时响起一片嘘声。
“如果空气和水没有问题,那为什么人们会生病不适?”一位居民质问道。另一名居民说,这一灾难也有可能发生在其他地方,“我们只是想弄清楚怎么回事儿,只是想要答案”。
疑问
氯乙烯燃烧后毒性到底有多大?
氯乙烯是一种无色气体,易燃且在高温下不稳定,作为人造物质,主要被用于化工生产。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将氯乙烯列为已知致癌物质。应急人员以“防止大规模爆炸发生”为由,6日对氯乙烯进行“受控释放”和燃烧。氯乙烯燃烧会产生氯化氢和光气。光气是一种剧毒气体,在一战中曾被用作化学武器。
美国环境保护局发布信息显示,事故车厢里还有其他危险化学品,包括乙二醇一丁醚、丙烯酸乙基己酯和异丁烯。其中,丙烯酸乙基己酯也是致癌物,接触该物质可刺激或灼烧皮肤眼睛,吸入时刺激鼻子喉咙,引起咳嗽、呼吸短促。
事故为何近期才引发广泛讨论?
针对有动物死亡,俄亥俄州农业部门称,未收到任何与此次事故直接相关的动物疾病或死亡的官方报告。针对当地居民对空气中化学品气味和头痛症状的担心,该州卫生部门负责人声称,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远低于不安全水平也会引发这些问题。而美联社则在相关报道中指责有人在网上散布“错误信息”和“夸张言论”误导民众。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毒列车”事故发生恰逢美方大肆炒作所谓中国“气球事件”。与美国政府、政客以及主流媒体花在“气球事件”上的精力和笔墨相比,脱轨事故明显受到“冷遇”。
热议
“他们口口声声说着气候变化,却闹出这种事”
连日来,美国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热议这一事故的后续进展和影响,带动“俄亥俄切尔诺贝利”这个话题标签火了,一度登上“热搜榜”。
有网友带着这一标签发文讽刺道:“他们口口声声说着气候变化,却闹出这种事。”另一名网友回复说,“无法想象这将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多大负面影响,太悲哀了!”
美国国会众议员安迪·比格斯说,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镇发生“切尔诺贝利式”灾祸,这一“过失”可能危害数百万美国人的水、空气和土壤。
俄亥俄州前州议员尼娜·特纳质问:美国交通部或部长布蒂吉格的声明在哪里?这种事情发生后,联邦政府官员怎么可以保持沉默?
还有网友质问,“俄亥俄切尔诺贝利”都上“热搜”了,还不见总统拜登的社交媒体账号有何动静。
声音
“美方能看见高空气球,却对‘毒蘑菇云’视而不见”
针对有美官员称,中方宣布对美军工企业制裁是在转移对“气球事件”的注意力,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有关提问时表示,美方不应滥用武力、过度反应,更不应借此进行政治操弄,抹黑攻击中方。
“说到‘转移视线’,我倒是很想问问美方,为什么能看见18000米高空飞过的气球,却对美国俄亥俄州上空的氯乙烯‘毒蘑菇云’视而不见?为什么在‘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之初高调声称要调查追责,却在美国记者有关最新调查报道出台后又异常低调呢?”汪文斌说。
他表示,美方还应该说明,美方后来又击落的3个高空物体到底是什么呢?如果美方不认为这些物体出现在美国领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又有何理由给中方乱扣帽子呢?
汪文斌说,美方不应滥用武力、过度反应,更不应借此进行政治操弄,抹黑攻击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