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 王娟 通讯员 王丽君 刘喆
“实在太感谢医护人员了,有这么专业贴心的医护团队,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这一次疫情!”1月29日,湛江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患者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精心诊治和护理下,情况良好,符合出院标准,于当天上午10时痊愈出院。据悉,这是湛江市首例痊愈出院的患者。当天,医院领导及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欢送其出院。怀抱鲜花的68岁戴阿姨,紧握医护人员的手,言不尽的谢意。
粤西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约半个月后,1月29日治愈出院,医院领导及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欢送其出院。(通讯员供图)
据悉,患者戴阿姨68岁,曾在武汉短暂居住,于今年1月14日出现发热、乏力、气促等症状来到该院急诊科救诊。经胸片检查,发现双侧肺部有炎症,考虑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例”。该病例的出现,引起医院高度重视,患者被直接送到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同时,立即送检标本至广东省 CDC 检测。1月20日,广东省CDC检测结果显示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结合当前全国疫情形势,医院对首例患者病情高度重视,党委果断决策、迅速部署,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及时组织召开医院防控工作协调会,并多次组织全院大会诊拟定患者诊治方案,并按照省专家会诊意见进行治疗方案调整。经专业团队精心治疗护理,患者病情逐步得到控制,体温恢复正常,三次的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显示为阴性。湛江市卫健局组织专家集体会诊合议后一致认为,该患者符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 第四版 ) 》中关于解除隔离和出院的标准。经报广东省卫健委和湛江市卫生健康局核准,可以解除隔离,予以出院。
“刚得知自己感染新冠病毒是十分焦虑的,但是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领导和医护人员的耐心开导和细心照顾下,我逐渐平复了心情,积极配合治疗,感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对我的关心,她们是我一辈子的恩人。”能出院的戴阿姨十分激动,一再对医院领导及医护人员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情。同时,她鼓励其他的患者,新冠病毒不可怕,要对医护人员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
背后故事:
“我取消休假,我们一定要打赢这场仗!”“我退票,申请回来上班。”“我不回老家了,随传随到。”新春佳节,本该万家团圆的日子,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家纷纷更改自己的出行计划。这是广东医的白衣天使们坚守一线的承诺书,更是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军令状。“党和人民需要我们,我们一定站好岗。”
“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只希望能尽早控制疫情!”
1月19日,科室收治湛江首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后,作为ICU病房的主任,邓烈华取消回乡探亲的行程,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病斗争第一线。紧急腾空病房、强化科室人员防护工作培训、疫情上报、诊疗方案多次商讨制订……每个细节他都要反复过问才放心。连轴转的高压忙碌他的声音都沙哑了,也丝毫动摇不了他坚若磐石的责任心。
作为湛江市新型冠状病毒防治组的专家成员之一,邓烈华不但担负着附院收治的重症患者救治任务,还要指导及协助全市各县区医院收治疑似病例的诊断、隔离防护工作的运作、治疗方案的商讨制订等等。“现在就像个陀螺,整天转都没停过。”经常半夜一个会诊电话打来他便要踏上征途,前去协助诊断。“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只希望能尽早控制疫情!”邓烈华表示,为了人民健康,他愿意付出一切。
“我是党员,应该冲在最前线。”
“不要出门。”“一定要带口罩。”“不要去人多的地方。”这些话几乎成了今年新年嘱托。但是有一群人,他们是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哪里不安全他们哪里呆。每当接收疑似患者,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副主任张媛莉都第一时间穿上防护服,协同转运人员一起将患者送检CT。家人劝她,“能少进去就尽量少进去,危险哪!”但她固执的冲在最前面,并且理直气壮的说:“我是党员,应该冲在最前线。”每日进病房查看患者情况是她“必修课”, 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她详实地记录着患者的各项数据和指标,“只有了解患者更多情况才能找出应对方法,给以后诊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更多依据,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张媛莉毫不犹豫地说:“既然总要有人做,我来。”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立了隔离观察病房及隔离观察病房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将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敢打必胜,党旗在隔离病房飘扬。
“白衣天使们,你们辛苦了。”
“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粤西首例治愈出院患者戴阿姨深情感谢给予她悉心照顾的医护人员。这是戴阿姨的心声,也是无数群众的心声。那些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最艰苦最危险的岗位上,当患者健康出院,疫情得到控制,他们觉得一切都值得。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士长卢月珍不仅是科室的“管家”,还是“心理辅导老师”, 口罩、鞋套、防护服等她要管,科室护士的心理动向,她也观察细微。经常与大家聊天,以便做好思想动员工作,确保全员全神贯注奋战在救治第一线。
距离患者最近的肖文凯医生,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使他经常身心疲惫,吃盒饭时,拿筷子的手都在颤抖,但他却总是笑着说,只要患者病情好转,再苦再累再危险,也值!
作为湛江定点收治医院,广东医附属第二医院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工作量非常大,患者排队时间较长,同时增加交叉感染风险。为了减轻门诊压力和对患者进行初筛,广东医附属第二医院开通“发热咨询”免费在线问诊功能,呼吸内科、感染科、ICU等专业的20余位医生在线,主要针对发热和呼吸道感染病人提供在线咨询,消除心中焦虑。
广东医科大学将成立了由人文与管理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组成的心理辅导团队和公卫预防工作团队,助力地方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捐物资献“能量” 他们不为名利
疫情持续,各地医疗防护物资紧缺。各界千方百计筹措转运紧缺物资,助力打赢疫情阻击战。
“这些同胞坚决不留名字和具体信息,连电话都不肯给,只通过微信联系,说是为家乡人民做些小事,不为名不为利。”1月28日下午,广东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工作人员在湛江机场接收了一批暖心物资——1200只N95口罩。这是由泰国的湛江籍的导游募捐筹资,首批向广东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200只N95口罩到位。经过多方打听才了解到发起人是泰国的泰华盛旅游集团公司的湛江籍的导游,他们还联系当地其他旅游公司的湛江老乡一起加入捐助。除了这批口罩,他们还在努力为医院联系其他紧缺物资。1月29日上午,广东远大投资有限公司捐赠5000医用护理口罩用于医疗救护。
除了医疗防护物品,那些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还收到很多暖心的小礼物,湛江市红十字会联合爱心企业向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捐赠红牛功能饮料50箱、战马功能饮料150箱。广东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还收到美国洛杉矶湛江同乡联谊会防控物品捐赠、爱心企业为医护工作者提供免费保险、糕点等。陆续有爱心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响应,纷纷打来电话,表示愿意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持,充分彰显了社会大爱、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无备而战。”
记者了解到,面对疫情防控工作,广东医科大学党委提前部署、以上率下。早在1月22日,就成立了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统筹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表示:“打好这场攻坚战,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无备而战,不怕十防九空,确保万无一失。”
学校依托手机、微信等即时联络方式第一时间做好重要通知的落实工作,确保全校师生第一时间收悉并正确理解通知要求。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团委、医院管理处、工会、附属医院、门诊部等多部门联动,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短信等渠道,第一时间将相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关键信息发送给全校师生,引导师生科学、理性地应对疫情。
实施疫情监控“日报告”制度,对全校师生进行排查,准确掌握其所在地信息及身体状况信息。根据广东省教育厅要求,学校推迟2020年春季开学,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学校已关闭部分校门,公共场馆设施暂停开放,以减少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入校园。凡进入校园的师生、家属及车辆,须出示有效证件,并做好体温检测及登记工作。
制定专项预案,建立了科学的防范机制和处置流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同时提前做好隔离场所安置预案。医疗应急人员储备,应急药品、物品、消毒隔离等防控物资储备也紧锣密鼓准备中,为学校师生健康保驾护航。
大医精诚,大爱无疆。这群舍身忘我、无私奉献的人,筑起了一道阻止病魔的坚固防线,谱写着一曲曲感人的生命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