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共6册,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毒品预防教育知识。
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强化考试的育人功能,加强考试内容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试题命制坚持“无价值,不入题”,话题的选取注重价值引领;“无情境,不成题”,创设新情境,考查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无思维,不命题”,聚焦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考查的内容体现基础性,突出学科大概念和主干知识,帮助学生减负;法治特色鲜明,突出法治素养的考查;聚焦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增强综合素质。
1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选择题突出对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观点的再认、辨别和运用等,对新情境、新事物的基本认知判断和价值判断。干扰项主要根据学生典型的事实认知或价值判断的误区设置。所以考生在最后一个月冲刺阶段复习时,应该有目的地收集错题(或在试卷上标注,方便后续的复习),及时回归课本,弄懂易错易混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应该弄透彻,不要盲目过多做题,宁愿放慢速度,把基础知识的地基打牢。
2 重视课堂,提质增效
非选择题整体难度以容易试题和中等难度试题为主,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着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侧重拓展性学习、适应性学习的能力,答案的组织着眼于知识的运用,而不是知识的生搬硬抄。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提高课堂质量,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学生完整准确透彻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会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分析探究实际问题,避免以练代讲、提前结课备考等舍本逐末的现象。
最后一个月冲刺阶段,大部分学校复习会进行到二轮专题复习,以近一年来的时事政治、关键历史事件、社会热点话题、科技前沿、伟大建设成就为背景材料,进行分专题系统复习。如民主、法治、文化、环境等专题,多角度设问,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 作为考生,应该紧跟老师的复习进度,重视课堂的实效性,勤动笔,限时训练,训练思维和能力,摒弃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机械刷题的学习方式和应试模式。
3 提升解题能力
中考试卷具备一定的阅读量,文字精炼,信息来源多样,呈现形式丰富,以文字、图表、图片、数据等不同的信息组成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混合文本等,力图呈现真实全面的信息。通过创设不同的学科问题任务,要求考生针对指定的文本和问题,正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对相关问题展开描述和阐释,或进行探究性思考。学生一旦形成准确的认知判断和价值选择并构思清晰后,并不需要大量的文字书写。这要求考生在日常学习中努力提升文本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学会“三步走”,即第一步“仔细审题, 明确题意”,审“设问”和“审材料”;第二步“回归教材 ,落实内容”,题在书外,理在书内,注意发散思维,跨年级跨章节多角度多层次联想;第三步“思路清晰,组织答案”,先主后次,条理清晰,结合材料事理交融作答。
4 重视分类题型专项训练
二轮专题复习,老师肯定会加强对分类题型的专项训练和讲评(15分)。注重这类题型解题方法,撰写技巧的指导。老师会复印范文给学生参考研究,考生应首先克服惧怕心理,勤加练习,重复练习,并拿给老师面批,尽量提高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