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康
驻梅州市五华县梅林镇工作队队员
派出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应急管理局
“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努力书写新的人间奇迹。”看到新塘小学(教学点)办学条件艰辛后,他积极向帮扶单位汇报,获得专款扶持;看到一家人因为要照顾患病老人收入受影响,他开车搭载老人到广州接受康复治疗,帮助其恢复自理;看到老人酿的客家娘酒品质好但缺乏包装,他积极协调企业捐赠盛酒器具……两年来,曾康与工作队一起,做了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深得群众的赞誉。
寻求后方支持 为学校解难题
曾康出生在乡村,但在参加驻镇帮扶之前对“三农”工作了解不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终于有机会参加乡村振兴工作,曾康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便积极参与。
曾康来到梅林镇后发现,当地村民年龄段断层比较严重,圩镇中心上除了寒暑假、法定节假日能看到外出归来的年轻人,其他时候基本都是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孙女,更不用说位置偏远、资源不集中的村落了。
第一次走进新塘小学(教学点)时,破旧不堪的外墙,闷热又潮湿的教室让曾康有点惊讶。他看到,由于办公电脑不够,老师是手写题目、出作业,学校的厕所还是旱厕。
“我向派出单位领导汇报后,单位领导一直记挂在心。”曾康说,后方单位特地联系了一家爱心企业一同到梅林镇调研,给新塘小学的老师和学生捐赠了价值1.1万元的教学物资,解决了电脑和耗材问题,也给学生赠送了一批新文具。“解决新塘小学厕所问题也被列入了工作队今年帮扶的民生项目。”他开心地说。
驱车300公里 送老人到广州求医
驻镇帮扶两年里,曾康和工作队一直关注着当地群众特别是脱贫户的生活情况,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华光村有个重点监测户家庭,家中唯一的劳动力阿华(化名)压力很大,爱人没有劳动力,下有几个孩子,上有一位80多岁、中风后行动不便的父亲需要照顾。因此阿华很难打长期工,一家收入受到影响,有返贫风险。
为了让老人得到更好的治疗,驻梅林镇工作队决定把老人接到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曾康负责一路开车,跟着其他工作队队员、老人的儿子一起,小心翼翼把老人送到300公里外的番禺。老人得到专业治疗,康复效果非常好,现在终于能拄着拐杖走路。想到既帮了老人,又解放了家里的劳动力,曾康觉得非常有意义。
“非常感谢你们的好意。有空再来尝一下我酿的客家娘酒。”见到曾康,宣优村的强叔不住地道谢。强叔夫妇已经80多岁,身体硬朗,自己种植糯米,并制作传统工艺发酵的客家娘酒,同村人都喜欢购买他家的酒赠送亲朋好友。
今年1月3日,番禺区应急管理局牵头带着广州美厨智能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美厨公司”)相关负责人到强叔家慰问。品尝完他们家的客家娘酒后,当即有爱心人士订购了50斤,准备带回去款待亲朋好友。
看到强叔家中存放客家娘酒的器具较为简陋,美厨公司负责人回到广州后特地找到曾康,邮寄了50个精美酒缸让其转赠给强叔,这件事也让曾康很是感动。
“只要扑下身子,带着真情实意融入群众,好事实事一件件做好,群众自然会信任支持你。”曾康说。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校对:冯卓盈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