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白内障吗?并非如此。白内障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高度近视引发白内障年轻化,不少人四十多岁就需要做白内障手术。
电子工程师蒋先生(化姓)没想到,才41岁的他就要做白内障手术了。一年来,他右眼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几家医院均诊断为白内障,建议手术。近日,他完成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蒋先生的主刀医生、广州番禺普瑞眼科医院刘斌院长介绍,术前检查发现,蒋先生右眼近视1600度,眼轴长度为29.12毫米,戴眼镜矫正视力只有0.25。
“高度近视是蒋先生右眼早发白内障的主要原因。”刘斌解释,高度近视一般指近视大于600度或眼轴长度大于26毫米,由于高度近视眼内营养代谢不正常,使晶状体的囊膜通透性改变,造成晶状体营养障碍或代谢失常,从而导致晶状体混浊,发生白内障。
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发生年龄比正常人要早很多,一般40-50岁就出现白内障。据了解,广州番禺普瑞眼科医院今年3月份完成两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手术的患者都较为年轻,58岁的韩先生右眼近视2025度、左眼近视1075度;44岁的何女士双眼近视至少1000度以上(因她20年前做过近视手术,验光不能显示真实近视度数,根据眼轴长度29.87、29.86毫米推算)。
刘斌提醒高度近视者,如果20岁以后近视度数相对稳定,到四五十岁时,发现近视度数突然加深,很可能是白内障的表现,须尽早就医诊断。“高度近视多数为核性白内障,此时晶状体核屈光指数增加,屈折力增强,表现为近视度数增加。”
“我还年轻,工作中需要长时间对着电脑,也经常使用手机,日常出行需要开车,希望白内障手术后能有良好的远中近视力。家里有人植入单焦人工晶体,只能看清远处,我在网上搜索到连续视程人工晶体跃无级,决定选择它。”蒋先生说。术后第二天,蒋先生的远中近视力分别为1.2、1.2、1.0,远远超过术前预估的术后视力。
市面上有单焦、双焦、三焦人工晶体,还有跃无级连续视程人工晶体,患者该如何选择?刘斌介绍,在患者眼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要根据患者平时的用眼需求选择人工晶体。单焦人工晶体只有清晰的远视力,可以满足开车、看风景等,如果需要看报纸看手机,还需要戴眼镜;双焦人工晶体看远、近清晰,中视力较模糊,如需经常做饭、清洁卫生,会有所不便;三焦人工晶体有出色的远中近视力,但不同焦点之间过渡段视力会有些许模糊;跃无级连续视程人工晶体模拟自然人眼,提供完整、连续、动态的高质量视力。
刘斌介绍,跃无级是一款新型的人工晶体,可以为患者提供从33厘米到远距离的高质量连续视力。它模拟自然人眼,捕获从远到近任意距离清晰视力,即使在暗光条件下,也有优质的暗视力;它还可以主动矫正色差,增强白天和夜晚的对比敏感度,实现更清晰、更锐利的视力。
“不过,不是每个白内障患者都适合这款晶体,我们会根据患者的眼部条件来判断患者适合哪款晶体,如果患者的眼底条件比较差,有黄斑及视网膜等病变,术后矫正视力不佳,我们不建议选择跃无级。”刘斌强调。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