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早发、高发态势,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关口前移尤为迫切。”11月3-4日,广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研讨会暨广州市医师协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委会成立大会在广州召开。与会专家就如何做好近视防控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及早监测干预,能有效地预防近视
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
据介绍,0-6岁是儿童眼球发育的敏感期,视力还处于不断发育、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此时若能对孩子的视力发展进行监测、及早干预,能有效地预防近视。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全国委员卓业鸿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关口前移尤为迫切。”
专家呼吁要杜绝“电子保姆”
卓业鸿分析指出,儿童近视的原因与父母遗传、不健康的用眼习惯、不良的光照环境、户外活动少等有关。
“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与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升高有很大关系。”他特别提到,随着电子屏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因过多使用电子屏造成近视。他说,“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停止哭闹,用手机来哄孩子,这是不可取的。我们强烈呼吁,要杜绝‘电子保姆’。”卓业鸿说。
可以带孩子尽早建立眼健康档案
“可以尽早建立眼健康档案。”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张铭志教授建议说,0-6岁孩子的眼球处于发育期,建立眼健康档案对其眼睛调节力、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眼轴长度等基本参数进行记录,通过参数的变化能够对孩子的视力进行详细了解和评估。
不少孩子近视是因为眼睛调节力和灵敏度降低,张铭志介绍,反转拍是视觉训练中最常用的训练工具之一,它通过实现“让眼睛动起来”,对这类孩子有较好的训练效果,能够锻炼眼睛睫状肌的调节能力和灵活度。
近视≥600度要当心并发症
据悉,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大于或等于600度(-6.00D)的屈光不正,或眼轴长度超过26毫米,常伴有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等退行性病变。
深圳市眼科医院院长张少冲教授表示,高度近视最需要警惕的是可能会带来一些严重并发症,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黄斑区病变、裂孔等,这也是近视防控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要尽量控制近视度数增长,把近视度数控制在尽量低的范围内,以免将来发生严重的视力损伤。
“临床上常用的矫正和干预近视的手段有很多,包括框架眼镜、OK镜和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但我们还是建议以预防为主。”张少冲教授如是表示。
如何预防近视,张少冲介绍:
1.首先要注意用眼,阅读和书写姿势要遵循“一尺一拳一寸”,光照度要适中,避免光线过强或过暗,户外活动要做到每天2小时;
2.其次是要密切观察,定期在学校或到医院检查视力;
3.最后还要注意健康饮食,偏食、多吃油炸食物都可能加重近视发展。
广东启动“百人千校”宣讲活动助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为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讲,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广大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素养,广东省已全面启动实施2023/2024学年“百人千校”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讲活动。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二级巡视员、首席科学家林立丰表示,疾控中心将结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试点建设及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项目,进行推进实施。采用三级预防策略落实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措施,以预防、降低、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
此外,会议宣布广州市医师协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正式成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耳鼻咽喉口腔中心副院长冷云霞教授担任主任委员。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疾控处处长肖新才表示,希望以此次专委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广州地区,甚至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找到属于广州市富有代表性的近视防控模式,进一步有效减少孩子们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通讯员 唐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