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简称南医三院)近日接诊了一名特殊儿童病例,患儿一个月内从背部刺痛到大小便失禁,病情进展迅速,引起了门诊医生高度关注。
7岁的小童(化名)1月前开始频繁诉说背部出现刺痛,夜间尤为明显,家长起初以为是孩子日常活动磕碰或玩耍劳累所致,并未重视。随着疼痛日益加重,小童逐渐出现姿态异常及行走不稳的表现,走路时有踩棉花感。更令人揪心的是,近期小童还出现了大、小便失禁的情况,这让家长慌了神,赶忙带孩子前往医院。
南医三院脊柱外科一科副主任医师尹刚辉听完家长的描述后,高度怀疑小童脊髓损伤。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以“胸椎椎管内肿物,脊髓损伤”将患儿收入院。小童入院后,科室迅速组织了神经外科、儿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等会诊,为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小童椎管内肿物压迫脊髓,正是这个肿物造成小童脊髓损伤,出现了从胸腰背部疼痛、行走不稳以及大小便失禁的一系列症状。鉴于肿物压迫脊髓,且可能随时增大,急需手术切除。尹刚辉与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刘铁坚联合手术,顺利将肿物完整切除,术中出血仅50毫升。考虑到孩子年龄尚小,为避免其生长发育受影响,尹刚辉特意保留了脊柱双侧小关节,在保证肿物完整切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脊柱功能。
手术结束,患儿麻醉清醒后,四肢活动正常,安返病房。在后续住院期间,医护密切关注孩子各项生命体征和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导患儿术后康复。在大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恢复良好,术后三天可自主大小便,行走平稳,现已顺利出院。
病理报告确定小童椎管内的肿瘤为表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是一种相对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如果长在椎管内,随着肿瘤逐渐增大,压迫脊髓和神经,就会带来极大危害。尤其是孩子,神经发育尚不完全,对这种压迫的耐受性远不如成人,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
尹刚辉提醒,当孩子出现以下这些症状时,很可能是椎管内神经鞘瘤压迫脊髓的信号,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并及时就医:
一是不明原因的疼痛:尤其是夜间疼痛加剧,休息也无法缓解。就像这个7岁的孩子,起初胸腰背部刺痛,且夜间痛感更为明显。夜间人体活动减少,注意力更集中,对疼痛也就更加敏感。
二是肢体感觉异常:比如孩子诉说肢体麻木、刺痛,或者对冷热感觉不灵敏。这是由于神经受到压迫,感觉信号的传递出现了问题。像孩子走路有踩棉花感,就是脊髓传导感觉功能受损的表现。
三是运动功能障碍:发现孩子走路姿势异常,容易摔倒,肢体力量减弱,比如拿东西不稳等。这是脊髓和神经受压影响了肌肉的正常运动控制。
四是大小便功能异常:一旦出现如案例中大小便失禁的情况,表明脊髓神经受压程度已经较为严重,病情危急,必须立即就医。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陈晏 李德龙 游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