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纪录片《中国游戏纪事》在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三大网络平台播出,且将以每周一集的方式连续三周播出。刚上线的第一集,立刻把所有人带回了二三十年前,重温国内游戏业勇敢试错、拓荒的原点。
在那个中国游戏刚刚萌芽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如火如荼进行,海外红白机、主机和电脑、街机开始争相进入中国市场,开启了一个单机游戏大繁荣的时代。当时,中国玩家最早接触到的游戏大多是《星际争霸》《红色警戒》《命令与征服》《帝国时代》……几乎都是国外产品。
事实是,当海外巨头在国内打得头破血流,仍在襁褓的中国游戏没能被玩家看见。
当前玩家可能并不清楚,当时,中国开发者想要做一款游戏可以说是相当具有挑战性。国内既没有游戏人才、游戏开发经验,也没有通用引擎,游戏引擎只有自己研发,图形显卡能力落后,时刻面临盗版的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注定只有万中无一的挑战者才能跨过这道鸿沟。
因此,那时的互联网创业者大多来自名牌大学,每位游戏人都能被称得上是真正的极客。其中最知名的当属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的求伯君,他也被互联网称为“中国第一程序员”。当时在中关村创业的他对游戏展现出极大兴趣,开发了第一款国产商业游戏《中关村启示录》。
即使如此,这种来自时代的困境还是不可避免地压住了当时每一位有梦想的游戏人。《神鹰突击队》游戏制作人、今年74岁的杨南征当年曾多次碰壁,当时市面上普遍没有游戏策划的概念,他最后靠贴“小广告”的方式招募合作者才让游戏落地。而兵棋游戏《神鹰突击队》上线的1994年,也被定为中国游戏元年。
1995年,国产游戏仍没有可以使用的国产引擎,每一个效果的实现都要从底层构建。原北京前导软件总经理边晓春感慨:“什么人才都没有,自己什么都不是,但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才有各种可能性。”
纪录片中,边晓春聊到了前导软件第一款产品《官渡》坎坷的研发之路:“一开始就做不下去,数据结构写错了,数据结构一改的话,上面很多代码都是要改的。”虽然由于游戏研发经验不足、BUG频出,口碑不及预期,但它还是作为Windows95的第一款中文游戏成功上市。
1997年,英特尔邀请前导软件制作基于自家处理器的国内第一款3D游戏,但三维游戏所需要的技术深度远超他们团队的想象。“那个时候就连应该做成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边晓春透露,“1997年的PC机平台是做不了三维的,当时我们做出来的孙悟空3D形象,按现在的评判标准来说是很差的。”
最终,因这款3D游戏没拿到索尼认可、投资者纷纷撤离导致这家先锋公司破产,也折射出了当时中国游戏行业的普遍困境。
姚壮宪也表示:“当时根本没有几家敢投入自研国产游戏,因为市场看起来很小,盗版是铺天盖地的,你根本拦不住。”直到凭借《大富翁2》取得成功后,他才敢于向大宇提出组建团队自研《仙剑奇侠传》的想法。
《中国游戏纪事》上映后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烈评论,追忆那个满是存粹快乐的年代,感叹初代游戏人为开拓中国游戏的努力和付出。“看了之后很感动”“挺不容易的,值得一看”“希望现在的游戏人别忘了这些行业前辈的付出”。
从预告来看,《中国游戏纪事》第二集将讲述波澜壮阔的中国端游年代,这也是属于中国游戏真正的“觉醒年代”。第三集则将聚焦中国游戏走向全球的手游时代,以及迅猛发展的中国电竞,届时新生代玩家熟悉的米哈游、莉莉丝等年轻公司,以及《戴森球计划》等独立游戏及其团队都将悉数登场。第二集将于11月15日播出。
来源:GameLook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