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学几乎占据了所有文化学术领域,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大挤压。一些广州传统文人,在家授徒,自觉承担着传道授业的职责。朱庸斋的分春馆,佟绍弼的腊斋,张采庵的春树人家,都为诗词创作培养了人才,保留了火种。
在最艰难的时期,他们还以雅集的形式,吟咏交流,完成了两代人的交接。改革开放后,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又通过学校教学、师徒授受、组建诗社等形式,培育起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使传统文化、诗词创作薪火不断,昌盛繁荣。
我们开设这一专栏,就是要将这几十年艰苦成长起来的几代诗词传人的作品推介给大家。今天,我们从分春馆弟子和再传弟子开始,之后还有腊斋、春树人家及各高校诗社、地市诗社等逐一向大家推介。
癸卯新秋陈永正于康乐沚斋
分春馆门人诗词选(一)
沈厚韶(1914—2001),字进思,一字晋笙。广东番禺人。沈仲强女。幼承庭训,家学渊源。早年随卢子枢、赵浩公习绘事。中山大学文学专业毕业,受业于陈述叔,并随朱庸斋习词。擅丹青,工诗词。著有《画馀吟草》。
踏莎行
晓登越秀山
树织轻烟,花融晓露,云凝翠岭疑横素。枝头好鸟枉欢歌,伊人消息相知否?
双塔增辉,五羊迎曙,珠江如带萦芳渚。倚栏眺目自销魂,落红飞絮归何处?
临江仙
重阳登高
征雁长空书别意,云山劫后登临。西风侧帽鬓霜侵,凭高天水阔,岭外夕阳深。
落木萧萧人自瘦,黄花伴我微吟。几回惆怅望多阴,那堪寻旧约,何处诉秋心!
一萼红
南曛社雅集
探芳幽,喜南园深秀,新翠映红楼。小港清波,十香旧苑,闲了几许清秋。倚瑶席、挥毫浅醉,飞雅句、牙板唱涼州。彩笔生辉,传神纸上,竞逸香瓯。
仰首白云消散,忆珠江月色,艺苑风流。载酒联章,狂歌当哭,何似今日清游。莫负他,林泉觞咏,趁烟丛露草涤春愁。且待端阳后约,再泛扁舟。
注:河南小港之十香园爲清末名画家居廉旧居
减兰
癸亥三月挽朱庸斋师
文星殒落,风雨翻飞天肆虐。
楚些难招,忍唱分春咽玉箫。
殊方远眺,故国山河魂梦绕。
荔子湾边,记取程门立雪天。
减兰
端午日与儿曹泳于俄罗斯河
榴花依旧,共醉端阳蒲艾酒。
楚水多情,千古江流永不停。
天涯游子,去国襟怀何所似?
又荐湘灵,一瓣心香付杳冥。
七律
高人妙句出东坡,满纸珠玑耀玉河。
几抹横云轻捧月,三千弱水远扬波。
干戈老尽丹青客,锦瑟愁挑子夜歌。
小圃自甘潜守拙,菲蒙春望意如何?
秋兴
天高日丽照长林,郊壑幽寻景色深。
曲径偶经敲落叶,山泉过处似鸣琴。
闲云来往悠然意,喜讯频传民主吟。
历乱余年甘淡薄,西窗明月最知心。
琵琶仙
萝岗探梅,分春馆同门各自倚声,余更绘图,以志雅兴。
烟雨飞鸿,几曾探,粤峤高标丰韵。幽壑香滞仙禽,苔枝正栖稳。疏竹外,冰纨万点,倩谁爲,报将芳讯。照影清溪,矜寒画阁,蛾绿羞近。
与愁寄,羁旅迢遥,怕惹尘襟旧离恨。空把卅年醒醉,换星星华鬓。风露峭,横斜舞态,裹素妆,胜染金粉。待得春满前川,玉人休问。
甘州
与欧氏姐弟等登白云山
喜出垣秋色正宜人,天际送新晴。步池边磴道,濂蒲断涧,百折岩扃。多少凭高栏楯,一洗旧凄清。幽谷山村秀,别苑涛声。
倚槛天南纵目,看红香万里,挹翠苍暝。是谁挥巨笔,点染此山青?掬龙泉,跳珠漱玉,醉黄花,珍重晚来情。云霞路,向斜阳里,引袖摩星。
点绛唇
飞瀑鸣琴,枕流梦醒知何处!几重烟树,杳杳芳洲渡。
踏遍层峦,欲向仙源住。闻鹃语,不如归去,水向东流注。
梁剑波(1920—2003),字宇澄。广东肇庆人。著名中医药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广东分会常务理事。著有《医学津梁》《梁剑波诗词选》等。
登鼎湖山遇雨
清晨微雨湿层峦,日上群峰绿未干。
石磴云穿行不出,四山岚翠迫人寒。
七绝四首之一
朝来雨霁静帘栊,半树蝉声半树风。
梅子欲黄桃李熟,岭南又见荔枝红。
游老鼎十首之一
层崖溪曲上峰峦,袅袅烟云出岫间。
宁说诗人非眼福,雨中饱看鼎湖山。
仝上
羊肠小径路交叉,翠竹苍松杂野花。
绝似儿时游钓地,浑忘人是在山家。
经罗隐过鼎湖下院
几家杨柳半溪烟,漠漠层云去雁天。
下院晚钟疏雨后,乱山樵笛夕阳边。
莺花渐老春归后,燕麦初肥节令延。
试看王孙昔游处,东风依旧草芊芊。
端州什锦
东张西角星荧荧,铜荷光射云屏青。
博山沉水烟丝萦。小姑葡萄髻光怪,
阿姐香绒百花带。嫂簇银鹅金凤裙,
钩卷湘帘下阶拜。明月当心各自知,
幽结连环将告谁?鬓丝袅袅香风吹。
田园风味图
晚菘肥美擢盈筐,昨夜西风饱着霜。
何事朱门夸大嚼,十年书味菜根香。
过石门滩
石门关口掩重重,至险才能一径通。
水断崖空江上望。时有一肩山叶红。
宝月荷香
蝉鸣荔熟夏初长,十亩荷塘四面凉。
出水红莲迎晓日,凌波绿叶傲朝阳;
微风轻泻金盘露,酷暑难消蕊瓣香。
宝月台边信步处,身心如在水云乡。
游黄山师峰顶看云海放歌
披衣出门天向曙,四垂黝黑日未吐,
蓦然东望远波横,缥瓷色嫩晴云翻。
下临千峰树沉绿,石缝奔泉赴幽壑,
平畴历落指村墟,沧桑过眼成须臾。
山走雪飞初擘絮,低洼堆叠白无侣,
乘风恍似钱塘潮,屿分龛赭浮青瑶。
又疑赤柱山头立,水弯清浅皆千尺,
松石偏惊黄岳奇,得云存活根不离。
山灵逢迎有佳客,舟引蓬壶欢接席,
烟鬟雾鬓试新妆,茫茫海若前称觞。
肤寸崇朝极万里,日日看云先云起,
师峰顶上看云移,觅路下山情未已!
王珩(1923—1998),又名楚宝。广东东莞人。一九四五年毕业于广东大学教育学系,获文学学士。后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古文学研究所,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研究生。先后任教于广雅中学、石门中学。工诗词,擅摄影。著有《竹兰室诗草》,未刊行。
病足
病足兼旬若履冰,升阶微碍少逢迎。
亭亭未许风前立,踽踽还愁月下行。
坐拥青毡荒砚笔,闲开黄卷对灯檠。
今朝幸有医王力,健步重思万里程。
品茶
品福生平颇嗜茶,鼎炉烹炼效仙家。
得来妙诀浓香热,撷取精英尖叶芽。
助我诗情清入骨,增人神采涩留牙。
曲肱饮水吾犹乐,况有陶园雪后花。
春日偶感
昨日东风已入帏,几声好鸟晓窗啼。
小斋独坐闲开卷,渐觉春光日未西。
渔家傲
闺情
永日绿窗才罢绣,妆残人倦蝉鸣画。荔雨荷风凉欲透,含情久,征人料是归时候。
郎好调冰侬病酒,忆曾远寄相思豆。烂嚼红绒香满口,知道否,低声细祝郎长寿。
西江月
夜思
醒眼独看黑夜,卧床细想平生。每因多恨悔多情,不似月华冷静。
枕上模糊泪迹,楼前隐约更声。人间哀乐又曾经,都付短歌长咏。
满庭芳
啖荔分韵得纤字
绛縠霞绡,冰丸玉酪,离离锦缀天南。樽前低擘,酒晕上眉尖。豪啖日能三百,算今古、独羡苏髯。唐宫里,红尘望断,难遣夜厌厌。
沈酣,都浣尽,露凝金掌,腻印春纤。想丁香吐笑,顿减矜严。空省乐天图序,谁摹入、昼苑霜缣。消长日,樗浦罢赌,彤照梦犹甜。
红情
雁来红和黎六禾丈
霜花渐歇,剩一绳倦羽,徘徊天末。照影墙坳,姹紫嫣红自凄绝。凉入烟汀蓼浦,更篱落、西风啼鴂。费几点、横塞残星,空替画楼月。
情切,暮蝉咽,灿满目锦霞。数枫成缬,乱愁万叠,何处书空寄离别。不惜春鹃渲染,早裁就、枝枝猩血。算纵有、相思字,倩谁共折。
齐天乐
杜鹃花
残脂零乱江南路,芳魂爲谁憔悴。冷落莺情,阑珊蝶梦,一缕相思谁寄。飘零万里,叹阆苑难归,碧天如水。黯淡光阴,春心还写苦寒味。
年年精卫泣血,引千山玉树,同坠红泪。细雨斜风,疏烟冷月,愁煞天涯游子。年芳暮矣,更破驿灯昏,枕边寒意。蜀国哀弦,断丝残梦里。
探春慢
书斋茗读
芳讯淹迟,醉魂岑寂,游兴新来都懒。清簟迎凉,疏帘催梦,小雨乍过庭院。草长门深闭。只永日、幽情难遣。依稀风袅瓶笙,玉铛渐生鱼眼。
爱此冰心一片,早齿颊香凝,愁思星散。雪乳春融,金茎露冷,那耐枯肠三碗。艳曲新裁罢,恰廊外、花枝招展。红上雕檐,半痕斜照催晚。
人物介绍
朱庸斋(1921——1983),字涣之、仲章,号庸斋。广东新会人,世居广州,出身书香世家,为晚清秀才朱恩溥之子。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的词学家、词人、书画家。
朱庸斋先生自幼聪慧,幼时喜研读古典文学,尤酷爱词章,随陈洵学词,13岁能吟诗;以“分春馆”为室名,游学于南粤名家;与友人结词社唱和,开设“国学研究社”讲授词学。他长期系统研究中国古典词学,提出填词以“重、拙、大”作标准,后又加“深”字,对词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历任广东大学、广州大学、文化大学教员、讲师。1956年后,先后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干事、研究员、馆员。曾在广州文史夜学院中文系、粤秀艺术学校讲授词学。著有《分春馆词话》和《分春馆词》,被学界誉为“近世广东古典词学继往开来的扛鼎之作”,理论与创作双璧辉映。所作明人小品画清简俊逸,古雅可人。书法习钟繇,尤工于小札和题跋。
朱庸斋先生是传统通识性文人的代表,始终坚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分春馆家中设帐授徒,教授诗词、书画等国学国艺。陈永正、吴静山、张桂光、陈永锵、梁如洁等目前省内著名书画家均为分春馆门徒。
总顾问:陈永正、张桂光
总策划:许志权、冯树盛
总统筹:林波、洪波
海报设计:李涛、胡修源
整理、编辑:黄晓霞、胡修源、潘璟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