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以前村民地不种撂荒了,现在流转后,每亩能拿到500块钱呢!”11月22日上午,在揭西棉湖镇水稻产业园现场,棉湖镇党委副书记、东莞市清溪镇组团驻棉湖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张跃明告诉东莞媒体采访团。
自2021年7月进驻棉湖镇以来,东莞市清溪镇组团驻揭西县棉湖镇帮扶工作队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任务,以产业振兴为抓手,积极引进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协助流转土地5000余亩,加快推进省级水稻产业园建设。
棉湖镇水稻产业园种植基地地处揭西县境东部,榕江南河中游,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大规模种植水稻及各种农作物。
如此优越的条件,却产生了不少撂荒地,非常可惜。“其实种田难赚钱,一亩地毛利润几百块钱,再除掉人工成本、管理成本往往是亏的。”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张跃明细细算起了账,“村民把地流转给我们,不仅可以拿到补贴,还能腾出劳动力去当地的电缆企业工作。”规模化种植让村民们从“农民”变成“工人”,也让水稻产量更上一层楼。
“今年棉湖及周边镇区的水稻长势喜人,一亩多了两百斤稻子,预计每亩产量将达到1300余斤,较去年增产一成左右。”棉湖镇水稻产业园负责人刘亮贤是揭阳市的一位农业种植大户,在揭东、揭西、普宁等地共承包了一万多亩农田或撂荒土地,用于种植水稻、玉米、番薯等。因成绩突出,他于今年6月被广东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全省粮食生产、撂荒地复耕复种先进个人”。
棉湖镇水稻产业园喜获丰收,这与东莞市清溪镇组团驻揭西县棉湖镇帮扶工作队密不可分。据张跃明介绍,工作队引导刘亮贤成立了揭西县福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动水稻种植公司化运营;积极协助水稻产业园龙头企业及合作主体流转土地5000余亩,盘活土地资源,确保粮食安全;在上浦村、浦溪村解决800余亩撂荒耕地和土地流转停滞不前的难点难题,及时把撂荒地复垦出来,加快“非农化”“非粮化”土地整治的进度,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稳步推进水稻三产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工作队还把位于东莞市常平镇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广东昌祥粮食有限公司成功引进到棉湖镇,在棉湖镇注册全资子公司——揭阳市好粮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5亿元,着手建设棉湖镇50.05亩现代化水稻种植加工基地,辐射带动周边5万亩以上水稻种植产业,促进当地1.5万户种粮户增收致富。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