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短视频平台的微短剧评论区,网友们有的“上头”,有的吐槽,有的氪金。平均每集一两分钟就能讲述一个故事,霸总先婚后爱、女主重生后开挂等狗血爽感短剧,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电子榨菜”。“2023年最盈利赛道”的相关说法也令跃跃欲试的入局者如同打了鸡血。
有流量、有收益,井喷式增长背后,微短剧内容良莠不齐、运营模式乱象也受到热议。3月至今,35万余集低俗有害微短剧被清理。站在行业风口的“微短剧”为何迎来强监管,又该如何留住用户?
网络微短剧异军突起
微短剧是指“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剧集。
当下,微短剧正赢得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今年的一部爆款微短剧,成本不到50万元,但上线8天充值突破1亿元。
微短剧行业处于快速增长期
调查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各网络平台共上线微短剧480多部,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的数量,相当于平均一天就要上线2.7部。
微短剧单集时长短,制作成本较低,有的微短剧一集剧1分钟,拍摄成本只需要5000元起步。虽然投资少但见效快,微短剧行业的月充值金额,已经从今年6月的4000万元增长至10月的6000万元。
据行业数据预测,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50亿至300亿元,这个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多位明星试水微短剧
不少经常刷各类直播的网友表示,明星直播“带货热”好像开始退潮了。据媒体报道,明星退出直播间,除了风险变大,有了更赚钱的门路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小程序微短剧就是近期风头最盛的赛道。不久前,杨蓉、王一菲主演的微短剧《二十九》在短视频平台热播。此外,保剑锋、陈浩民、宗峰岩、李智楠、徐少强等一大批明星纷纷试水微短剧。
据业内人透露,华策影视、芒果超媒、华谊兄弟、柠萌影视等大公司也都加大了对此块的投入。
站在行业风口的微短剧
迎来强监管
网络微短剧呈现井喷式增长,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现象频发,还有一些微短剧内容低俗,存在不良价值观导向。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孙承健介绍,网络微短剧的制作和创作群体良莠不齐。一些有社会担当的制作团队和平台将微短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进行项目组织与创作开发,而一些急功近利者则把微短剧视为商业牟利工具,为获得更多商业利益,在微短剧制作上存在反智、反伦理化倾向,违背社会主流价值。
网络微短剧投诉激增
在消费者投诉平台上,有不少网友反映,在小程序上看微短剧遭遇虚假宣传却投诉无门。有的用户称,在一个短视频平台点击了相关链接,但是需要跳转到另一社交平台,充值后发现被欺骗,想把钱退回时才发现根本没有客服的联系渠道。还有网友反映,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刷微短剧,网络广告上宣称“9.9元解锁本剧全集”,但仅看到一半就被要求再充值。
网友对小程序微短剧的投诉。不仅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频发,一些微短剧更是内容低俗,存在不良价值观导向,这也早已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
多部违规微短剧下线
针对网络微短剧内容良莠不齐、运营模式乱象频出的现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持续开展治理工作,并发布多项管理措施。各网络平台也相继开展对违规微短剧和相关账号的清查处置工作。
2022年11月下旬开始,广电总局组织开展了“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截至2023年2月28日,共下线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内容的微短剧25300多部。3月至今,广电总局督导多个平台累计对外发布公告40余期,清理低俗有害网络微短剧35万余集(条)。
近日,多个短视频平台积极响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网络微短剧行业生态的规范管理工作,接连出手封禁了大量违规发布微短剧的账号,均重点提到要治理“宣扬以暴制暴、极端复仇、涉黑、暴力行为”。
为何微短剧内容良莠不齐
却还是能令观众“上头”?
快节奏生活状态下,有不少人已经习惯了利用碎片化时间在手机上追剧。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12亿,其中超50%的用户看过3分钟以内的短剧。微短剧常以竖屏形式呈现,主打“轻量”制作。大部分微短剧讲究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更多的戏剧矛盾冲突以抓住网友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不少微短剧的剧本内容都改编自网文小说,一两分钟就能迎来高能剧情。爽点多、节奏快、情节反转再反转,程式化的剧情设置为制作方带来了“泼天的富贵”,吸引了不少网友沦陷为其充值。有网友表示:虽然很土很尬,但每次刷到都忍不住看下去。
微短剧该如何良性发展?
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消息,国家广电总局将再次开展为期1个月的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围绕网络微短剧的导向、片名、内容、审美、人员、宣传、播出等方面,加大对违规网络微短剧的处置和曝光力度。同时,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建立小程序“黑名单”机制、网络微短剧推流统计机制等。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视频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逵表示,广电总局此次再次开展专项整治,是对过去几年行业治理的又一次升级,是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模式的一个举措。他建议,未来监管应在调整行业生态方面发力,引导微短剧的市场发展进入健康的内容生产轨道。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时间碎片化,微短剧恰好适应了这种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微短剧就只能迎合低俗的口味,炮制狗血的内容。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贴近现实生活、引发情感共鸣、带来思想启迪的优质内容。比如,仅有3集的《逃出大英博物馆》用拟人化手法讲述化身古代女子的玉壶逃出博物馆、寻找回家之路的故事,传达流落海外文物的思乡之情,就广受关注与好评。
火热的网络微短剧行业唯有找准方向、理清思路,才能让微短剧市场迎来长足的进步。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九派新闻、济南日报、话匣子、新黄河、紫牛新闻、央广网、海报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