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网游市场。《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统计显示,去年中国游戏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已达2658.84亿元,这其中,中国电竞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178.02亿元,占比近45%。伴随着电竞游戏产业的快速向前,拥有超过140亿产业规模的游戏衍生领域——“游戏陪玩”,正成为游戏产业赛道上的一匹黑马,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亟待被重新认识和认可。
“游戏陪玩依托游戏及电竞市场,拓宽了用户需求,深度挖掘了市场潜力。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不断完善规则,建立标准,在带动新消费、扩充灵活就业空间等多领域发挥价值。”具体来看,在游戏市场用户规模稳步上升的背景下,一方面,在需求侧有越来越多新玩家涌入,技能分享需求增长,在快节奏的青年生活中,很多人找不到时间固定、个性合拍、技术水平高的“队友”,“游戏陪玩”显然可以是很好的选择。另一方面,在供给侧技能水平较高甚至游戏战队的专业玩家,职业路径亟待拓宽,许多青年玩家通过游戏陪玩的新就业方式获得了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有评论指出,当下游戏陪玩正遵循产业“长期主义”发展的目标,赋能游戏产业生态发展,打开赛道的新想象。
游戏陪玩:带动释放行业活力
“游戏陪玩”主要是为游戏玩家提供包括组队刷副本、做任务、打装备等游戏策略指导、服务等。“在早期,有大量的高手玩家自愿帮助、免费指导游戏新人携手闯关,也因此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位游戏陪玩从业者称,这种能协助游戏小白、或有明确技能提升需求的玩家实现上分、升级的方式,在年轻人中非常受欢迎,“游戏陪玩在娱乐技能社交领域已经是一个关键环节,尤其是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热门游戏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玩家有了游戏陪玩需求。”在网络游戏中,技术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游戏世界里的胜负。逐渐的,那些能在游戏世界里纵横地图、睥睨四方的玩家,靠技能分享获得了收入。游戏陪玩师陈晨介绍,他每天平均工作四小时左右,月收入能保持在三千元以上。“这在老家这已经是不错的收入水平了。”
几组行业数据很直观的展示了游戏陪玩行业的市场空间。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指出,我国陪玩行业用户每月在陪玩领域消费超过200元的占比超过50%,人均消费达453.6元/月。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游戏陪玩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游戏陪玩市场规模为1.82亿元,2018年增长至4.0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110.1亿元。艾瑞统计称,2021年,中国游戏陪玩市场,规模超过140亿元,已经成为电竞产业中除游戏、直播、赛事之外的第四赛道。
游戏陪玩达成规范共识 带动新就业
过去几年,处于发展初期的游戏陪玩曾在“野蛮生长”下被讨伐。彼时,由于大部分游戏陪玩从业者及下单的用户都相对年轻,进入门槛也相对不高,在行业规则规范并不完善的情况下,游戏陪玩行业一度处于草莽发展中。值得庆幸的是,行业协会及陪玩相关参与平台逐渐意识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并携手厘清和制定行业标准,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水准,致力游戏陪玩行业规范发展。
一方面,政策层面开始建立健全游戏陪玩行业治理体系,帮助行业头部平台提升管控水平,有效控制之前由于管控不到位造成的不良现象,有效加强头部平台主体责任。经过整顿,一众头部平台主动寻求规范化转型,游戏陪玩行业开启新时代。另一方面,相关协会和企业代表着手制定标准和职业规范准则。例如,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电子竞技分会曾颁布《游戏陪玩师团体标准公告》,明确规定游戏陪玩师作为正式职业的职业准则,同期上线的还有“游戏职业技能认定平台”,通过平台认定可获取专业证书。去年5月底,该协会又召开“‘游戏服务师’职业技能团体标准终审会”,规范从业者的行为,并为职业技能认定提供科学依据。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各项举措有望将原本松散的游戏陪玩行业,整合成具备完善管理体系的行业,通过提高门槛、加强培训、落实监管等方式促进优胜劣汰,淘汰不合规的中小平台,净化并促进行业长远发展。
行业的规范促进了该领域的健康就业和职业发展。目前,游戏陪玩从业者已经超过百万人,有统计指出,仅靠游戏陪玩兼职,从业者月收入即可达3000元以上。游戏陪玩作为新就业形态已成为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游戏陪玩是平台经济新商业模式下产生的新职业,这种平台+个人的新型就业模式,对各个层面不同技能的人都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产业专家指出,“陪玩或将成为游戏产业板块灵活就业最生动、直观的体现。”未来游戏陪玩行业的从业基数将会继续扩大,这种可通过全职、兼职等灵活方式参与的灵活就业方式,可以释放更大的就业空间和价值,促进高质量灵活就业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