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我国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PMP)从2015年的2.01升至2020年的3.70,器官捐献、移植数量两项指标均居世界第二位。广东更是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医疗改革的“先行军”与“排头兵”。11月30日-12月1日,2023年广东省器官捐献与移植大会暨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九次器官移植学学术会议在广州举行。与会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器官捐献率不高,仍面临供体短缺问题。我国肝移植术后生存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免疫排异是移植失败的常见原因。
我国器官捐献、移植数量均居世界第二,广东是“排头兵”
据2022年发布的《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2020)》显示,自2015年1月1日起,公民自愿器官捐献成为我国器官移植唯一合法来源,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取得重大进步,2015~2020年,我国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累计完成29334例,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PMP)从2015年的2.01升至2020年的3.70,器官捐献、移植数量两项指标均居世界第二位。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新审议通过了《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为器官捐献与移植这“阳光事业”,“在阳光底下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据介绍,自“广州宣言”发布17年来,中国器官捐献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亚洲首位,广东更是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医疗改革的“先行军”与“排头兵”,发明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建立起比较成熟、规范的器官捐献与移植技术体系,形成了七家OPO和21家移植医院的蓬勃发展局面,器官捐献与移植数量连续13年位居全国首位,COTRS系统、COTRS科学委员会、国家人体组织/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相继落户广州。
目前我国器官捐献率不高,仍面临供体短缺问题
器官移植作为终末期器官衰竭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法,目前我国肝肾移植技术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
肝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40万人被确诊患有肝癌,是全球肝癌的高发国家之一。肝移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肝癌和肝硬化等晚期肝病的方法,特别是对于符合特定标准的早期肝癌患者,肝移植可以提供长期存活的机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移植专科副主任郭志勇教授指出,中国器官捐献数量和捐献率虽较前增长,但与全球其他国家一样仍面临供体短缺问题,无法满足国内患者的巨大需求。“以肝移植为例,数据统计,我国目前肝移植受者与等待者比率为1:6.7,还有很多病人可能因为多种原因没有完成肝移植登记,因此实际比例应该更高,也就是说,目前依然有很多人等不到肝移植机会。”
郭志勇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器官捐献率不高的原因之一与大众对器官捐献的认识还不够有关联,所以宣传力度还需要加强,合力让生命接力在阳光下延续,从而推动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的发展。
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
数据统计,2015~2020年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受者术后1年、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3.6%、74.9%;亲属间活体肝移植受者术后1年、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1.8%、88.7%。郭志勇指出,目前我国移植手术和围手术期管理临床经验相当成熟,尤其较大移植中心移植手术疗效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我国重症患者的比例较高,手术具有较大的挑战,生存率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
免疫排异是移植失败的常见原因。郭志勇称,目前的医疗水平下,器官移植患者需要终身吃抗排斥药物,因为器官移植术后机体的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有着强烈的排斥作用,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来帮助新器官适应新的环境。他介绍,常见的免疫抑制剂有糖皮质激素、环孢素、他克莫司等,目前国内外最常采用的免疫抑制维持治疗方案是以钙神经蛋白抑制剂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即他克莫司或环孢素联合一种抗增殖类药物加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每位受者对药物的敏感性与耐受性不同,所以受者自身合适的血药浓度也不相同,须根据移植受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免疫抑制剂并制定个体化的免疫抑制方案。因此患者要遵医嘱,不能随意更换免疫抑制剂的种类。”
移植受者的治疗依从性关系移植物的长期存活
移植受者的治疗依从性对移植物的长期存活具有重要影响。 “移植手术是受者治疗的开始,移植术后的规律和高质量随访是提高受者长期生存的关键措施。”郭志勇强调,在移植术后,不管是肝移植还是肾移植受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依从性变差的比例。比如在肝脏移植术后依从性差的受者比例在14%左右,而肾移植的比例相对更高,波动于22%-55%之间。不同的研究中心有不同的研究数据,但总体来说术后依从性好,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可能性就更高;而术后依从性不好,发生排斥反应和移植物丢失的可能性都会更高一些。
在成功接受移植术后,移植受者服从医嘱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定期监测、按时随访,能够使免疫抑制剂处于有效的血药浓度,维持移植物的正常功能;并且能够早期发现问题、及时获得临床干预,从而切实延长移植后受者和移植物的长期存活时间。
由于移植患者需要终身服用药物,因此术后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是长期用药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前提。为了减少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合理、科学应用免疫抑制剂尤为重要。此外,简化免疫抑制方案也可以提升患者依从性。比如选择缓释剂型他克莫司,不仅可降低体内的峰浓度及血药浓度波动幅度,使血药浓度更平稳,一天一次的给药频率也能提高患者依从性。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