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演员周海媚因病去世令人唏嘘不已。疾病“红斑狼疮”也冲上了热搜,皆因有传闻称周海媚“长期受红斑狼疮之困”。专家表示,红斑狼疮危害不容小觑,素有“不死的癌症”之称。红斑狼疮为什么会致命?什么人容易得红斑狼疮?该如何减少疾病对健康的威胁?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育龄女性高发
根据今年发布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规范》描述,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全身性炎症和自身抗体产生。红斑狼疮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系统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女性发病年龄为15-40岁,男女比例约为1∶7-9。中国医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人民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张晓指出,红斑狼疮的高危人群包括:有红斑狼疮家族史的人群,女性尤其是育龄期女性,还有长期暴露于太阳光紫外线下的人群等。
张晓指出,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体内b细胞的高度活跃,b细胞是通过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会攻击体内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红斑狼疮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晒太阳之后出现皮疹、口腔溃疡反复出现、关节肿痛,也有一部分病人有发烧或者是下肢浮肿、蛋白尿等。”张晓提醒,如果晒太阳之后出现皮疹、口腔溃疡反复出现或关节肿痛的情况,则应及时就医,尤其是年轻女性。也有部分病人会出现发烧、下肢肿和蛋白尿的情况,则需要更加引起重视。
让身体多系统、多器官受损
“红斑狼疮实际上应称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表明该病是多器官、多系统累及的疾病,从头发丝到脚趾甲,都有可能是本病的受累器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科、感染科、风湿免疫科主任黄建林称,因此它可以引起多种临床症状:
一是狼疮肾炎,多表现为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等,重症患者可以出现肾功能异常等,最终可以引起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或肾脏移植治疗。
二是消化系统表现,可表现为食欲减退、腹痛、呕吐、腹泻等,部分患者以这些症状为首发症状。
三是皮肤和黏膜病变,有些是最具特征的皮肤表现,例如在鼻梁和颧骨面颊部位呈蝶形分布的红斑,形状像一只蝴蝶的翅膀,被称为“蝶形红斑”;黏膜病变最常见的是口腔溃疡,通常在口唇、面颊或舌缘,多为无痛性溃疡,可反复出现,称为口腔阿弗他溃疡。
四是肌肉关节病变,出现多个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大多数病友的关节病变是对称的,通常不会引起关节滑膜炎破坏和骨质破坏,因此一般不会引起关节畸形。
五是血液系统表现,最常见的是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者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严重时可引起内脏出血,如便血、咯血等。
六是累及肺部、心脏、大脑等系统,导致出现间质性肺炎,心悸、胸闷、心包积液,精神异常等症状。
“有以上症状不一定是红斑狼疮,但患上红斑狼疮很容易出现这些症状。”黄建林称,风湿免疫科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验和检查,按照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进行诊断。
反复发作是致命主因
如控制不良,红斑狼疮患者会呈现发作-缓解-再发作的恶性循环,而每一次发作都会对身体的多器官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张晓介绍:“目前对红斑狼疮患者生存率没有统一的数据,但有数据显示患者5年生存率应该是在98%左右,10年的生存率也能够达到80%左右。但是随着患病时间延长,身体的代偿功能下降,加上不规范监测、治疗,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就成为了红斑狼疮致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我们多见患者如果30岁得病,那寿命也就是60-65岁,与健康人相比寿命大概缩短10年。”张晓称,“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包括狼疮脑病、狼疮肾炎和继发感染。”
黄建林表示,狼疮目前尚不能根治,治疗要个体化,但经合理治疗后可以达到长期缓解。随着早期诊断方法的增多、新的药物和治疗理念的进步,该病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其预后已明显改善。
张晓指出,国际和国内对红斑狼疮的治疗目标是:短期控制疾病活动、改善临床症状,达到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长期目标为预防和减少复发,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和控制疾病所致的器官损害,实现病情长期持续缓解,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仍以激素加免疫抑制剂为主,靶向药是最大进展
“目前治疗有很大的改变。”张晓指出,红斑狼疮治疗依然是以激素加免疫抑制剂为主体治疗手段,大多数病人都是这样治疗。但随着科技进步,治疗红斑狼疮的创新药陆续问世,治疗理念也发生了一定改变。
首先激素虽然是最基础的用药,但是现在从理念上提倡病情稳定后把激素降到最小剂量,甚至是无激素的状态;第二是在免疫抑制剂的方面,医学界也认识到长期的服用免疫抑制剂虽然病情可以控制,但是对脏器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会尽可能地减少免疫抑制剂的长期维持;第三是有了生物制剂靶向药物,这是治疗上最大的改变。“如今有几个不同作用途径的药:例如靶向作用于B细胞通路来减少患者体内产生的自身抗体,再例如最新的靶向药物就是Ⅰ型干扰素通道单抗,国际上已有4年经验,对于改善皮疹、关节炎甚至狼疮性肾炎的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张晓表示,我国正在做Ⅰ型干扰素通道单抗验证性临床研究,应该很快获批,正式获批前或许可以通过“港澳药械通”或海南自贸区的特殊途径用到这个药。
减少复发,患者应及时就诊,规范用药、监测
有的病人疗效好,有的不好,常见原因就是依从性。张晓指出,部分患者的依从性不好,第一就是病人没有把红斑狼疮当成是一种长期慢性病来重视,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有很好的认知,知道需要一直吃药和监控,但是红斑狼疮患者不能做到定期来医院随访、监测。还有可能就是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症状改善,然后就停药,下次复发的时候又再来就诊,这都是带来预后不良的因素。“这种随意停药的现象非常常见。”
张晓建议红斑狼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两点:第一是避免感染,因为感染可以激活免疫系统,造成过度免疫;第二就是避免接触紫外线,以及一些药物包括避孕药、与雌激素相关的药物、抗痨药、精神病药物、麻醉药等,都可能成为疾病诱因。“有红斑狼疮或有风湿病家族史的病人要注意,服用这些药物的时候会不会出现口腔溃疡、皮疹、关节痛,如果有就要及时就医,检查下有没有自身抗体。”
专家总结称,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反复发作会对寿命产生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并接受规范治疗至关重要。对于高危人群,应提高警惕,注意自身症状变化,以便及时就医。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随访检查,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黄建林认为,只要医患通力合作,通过规范和合理的个体化治疗,大部分病人疾病可以缓解,少数病人甚至达到无药生存状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