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构建广东特色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12月16日,广东开放大学建校45周年数字化建设推动“三教”协同创新论坛在该校广州校本部举行。多所相关单位及院校负责人、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共话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
当天,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实体中心和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校史馆正式揭牌。
构建广东特色终身教育体系
开放大学在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越发凸显。广东开放大学校长刘文清介绍,建校45年来,广东开放大学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社区、面向农村,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推动办学取得丰硕成果。学校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169.5万人,为提高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普及高等教育,提升全民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学校始终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争创全国一流。目前,全省市县电大已全部向开大更名转型,与黔甘新有关高校开展结对协作,与多所境外高校开展交流合作。在“三教”“三融”创新推进方面,广东开放大学办学层次和办学类别全国最完整,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前列。
学校的老年教育亦是走在前列。建设覆盖全省的老年教育办学网络,努力建成全国老年教育示范基地,相关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服务“百千万工程”,深度参与“双百行动”,打造的乡村振兴教育“云浮模式”获评全国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时代先锋奖”并被教育部选树为优秀典型在全国推广。
发布全国首个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实体中心正式揭牌。这预示着,学分银行实现新突破。
据介绍,广东开放大学参与研制并发布全国首个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建成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实体中心,粤港正在开展专科层次学历互认,粤港澳三地拟合作共建养老服务业资历等级标准。
学分银行实体中心集宣传推广、互动体验、业务办理、合作交流、办公运维于一体,让各类人群增强终身学习的代入感和获得感,契合国家推进数字化转型要求,是巩固深化学分银行前期探索实践成果、以更大力度推进成果实践应用取得新的更大成效的一体化终身学习服务平台,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目前全省114所院校参与学分银行建设试点,建立相关制度260多项、终身学习账户近139万个,存储学习成果1460万个,开展学分认定和转换约225.5万次,59个专业参加基于资历成果认定与转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同一天揭牌的广东开放大学校史馆设“伟人手创,开基立业”“同频时代,开疆拓宇”“有教无类,开放多元”等板块,以照片、文字和实物等为主要展示形式,以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为辅助手段,客观真实地展示学校建校四十余年来改革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大会还发布了《时代华章:广东改革开放四十五年》系列微视频。该系列微视频由广东开放大学和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制作推出,共20集。
数字化建设推动“三教”协同创新
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数字化建设推动“三教”协同创新的关键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主题报告和深入研讨。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终身学习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终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遵民深刻分析和阐释了数字化时代终身学习体系的现实挑战与生态构建,认为面对市场化、老龄化与网络化所带来的冲击以及数字智能技术的更新迭代,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转型,而且还必须明确数字化转型的要素框架,并通过技术赋权与赋能两条途径加以推进,无边界、全民性与数字化的终身学习体系终将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形态。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徐伟新希望,广东开放大学在新的起点上持续深化改革,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新作为,在打造标志性成果中贡献新力量,在探索特色办学中凝练新模式,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延保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开放大学的支持力度,建议广东开放大学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进程,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刘文清表示,新征程上,广东开放大学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牢牢扭住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这个职责目标,牢牢抓住统筹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这个重要机遇,自信自强、勇毅前行,以推进教育数字化为突破口,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开放大学和高水平高职院校,奋力谱写新的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实习生 庄祎雯 通讯员 谌亮军
图片: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