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2月26日,花都首个村级工业园“工改工”项目——狮岭时尚智造产业园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在花都区狮岭镇联合村开工。项目正式进入工程建设实质阶段。这是花都区积极响应广州2049战略规划,扎实推进“老城区、新活力”城市更新改造,高水平规划打造广州北部增长极的重要举措之一。
花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花都首个村级工业园“工改工”项目,狮岭时尚智造产业园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巨大。园区建成后,将为花都皮革皮具企业转型、快速落地提供完善的载体平台,有效提升狮岭皮革皮具优势产业发展能级,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千亿级时尚产业智造基地;同时依托独一无二的空铁枢纽优势打造枢纽型经济新高地,搭建大湾区国际开放新平台,推动花都区成为辐射带动粤北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兴极核。
花都首个村级工业园“工改工”项目
助力打造时尚产业智造基地
狮岭时尚智造产业园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位于广州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西侧,项目占地120亩,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元,采取“工改工”“工改商”改造模式,这也是花都首个村级工业园“工改工”项目。
花都狮岭具有40多年的皮革皮具产业发展历史,目前,狮岭集聚了8800多家箱包皮具生产加工企业,年产各类箱包皮具7亿多只,年交易额超300亿元,皮具箱包产品出口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皮具箱包制造和采购中心。此前,狮岭镇人民政府发布公告称,将对狮岭时尚智造产业园项目实施改造。产业园以绿色环保为主题,集生产制造、研发设计、商业办公、仓储物流和生活服务配套为一体,打造聚集时尚产业和先进智能制造产业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狮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开工的项目建设集“工厂、办公、商业、酒店和公寓”的多功能产业园,紧扣时尚主题,有利于提升皮革皮具优势产业发展能级,对于进一步推动花都区时尚智造业发展,对优化本地产业结构均具有重要意义。
为更好地回答新时代命题,花都紧跟广州市“老城区、新活力”城市更新步伐,明确提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依托“大交通”“大物流”“大智造”“大商旅”,打造枢纽型经济新高地,助力狮岭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千亿级“国际化、数字化、绿色化”时尚产业智造基地。
探索“工改工”类微改造新路径
为高质量发展再造新空间贡献“花都方案”
近年来,花都区正全力推进旧厂房“工改工”类微改造项目。为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破解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等问题,2019年广州在花都区试点探索旧厂房“工改工”类微改造新路径,通过制度支撑、机制衔接和强化保护与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土地利用更加高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据花都区住房城乡建设局介绍,通过全力实施旧厂房“工改工”,全区共50宗项目取得实施方案批复,用地面积约1845亩;解决41家企业历史用地手续问题,累计盘活存量土地1503亩。数据显示,自2023年以来,花都区共有32宗旧厂房“工改工”类微改造项目实施方案获批,批复面积1135亩,批复数量居全市第一,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同时,花都区坚持整体谋划,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旧厂房微改造与城市发展战略、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充分衔接,有效带动汽车、皮革皮具、电子音响等支柱产业升级和集聚发展。通过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大力推动旧厂房“工改工”类微改造,有力解决了困扰一些企业近20余年的历史问题。花都区年度改造计划中有37宗汽车产业项目,占项目总数的71%,累计盘活存量土地1660亩,促进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高端产业总部基地建设。
数据显示,目前花都共有52宗旧厂房“工改工”类微改造项目纳入年度计划,累计可盘活存量土地约2000亩。这进一步提高了花都区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实现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探索,在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花都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花都区将继续紧扣实体经济主引擎,全面落实“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要求,用好用足“工改工”类微改造政策,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堵点、痛点问题,希望能够为广州高质量发展再造新空间贡献“花都方案”。
采写:新快报记者 林翠珍 通讯员 花宣 李朝晖 李沁杰 李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