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2023年可能是平常的一年,亦可能是极不平常的一年:有欢乐、有成长;有遇见、有离别;有朋友间亲密的相聚,有师生间难舍的挥别。
2023年12月,新快报邀请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教授张弘(广东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带领8位优秀广美学生,以“2023我的高光时刻”为主题,使用华为MatePad Pro 11英寸 2024款和华为星闪手写笔,各自创作一幅令自己难忘场景的画作,然后将这些画作组合成为一幅大画,用“共绘”形式迎接崭新的一年。
2024年1月1日-1月3日,这些画作将亮相广州云门NewPark商场中庭一楼——《携光遇见2024》广美平板画作品展由30块华为平板呈现。张弘教授从汉砖龙纹中汲取灵感绘制中国风写意龙,寓意迎接龙年,8位广美学子创作的2023年生活里的高光故事,则寓意平凡人生活中的高光时刻将汇聚在一起点亮城市高光,满怀期待一起迎接2024年。
本次作品展旨在激发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推动普通人拿起画笔,记录自己生活中的高光时刻。华为MatePad Pro 11英寸 2024款的跨应用取色等功能,让记录者能够从自己拍摄的图片等文件中直接吸取颜色,用画笔记录下平凡生活中熠熠闪光的瞬间。华为星闪手写笔则能真实还原写绘体验,让绘画者能够用最真实的笔触描绘出自己生活中的高光瞬间。
▼▼ 点击视频,看学子们的高光瞬间 ▼▼
张弘教授
像年轻人那样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2023年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和值得纪念的一年。”1983年留任广州美术学院从事美术教育至今的张弘教授,2023年正好是他从教40周年的时间点,“今年带完最后三名研究生,我的美术教育职业生涯就画上了一个句号,但作为一名艺术家,我有了更多时间进行自己创作。”
2023年亦是广州美术学院建校70周年,“40和70,意义非凡。”张弘教授讲起这一年他最深刻难忘的“高光时刻”,必须是毕业季与学生们顶着烈日酷暑拍摄依依不舍的毕业照那一幕。“今年我们拍毕业照跟往年有点不一样,在大学城校区,有一张航拍的合影,是师生们摆出‘广美70周年’校庆的标识。”
张弘教授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旧激情澎湃:“广州最热的时候,学生们仍很兴奋,很有激情地拍各种合影,而我和我那三名研究生一起在图书馆的画面恰巧被学校安排的摄影师捕捉到,作为‘花絮’收录进美院建校70周年的公众号推文,他们都感觉很幸运,我也根据这一场景为广美校庆创作了一幅国画并捐给了广美,师生们三三两两看似松散地在图书馆内合影,但实际上是通过一个个个体,不同的动态与表情摆出了‘70’这两个数字的造型,以此致贺广美70周年校庆。”
“2024年是龙年,我首次用华为平板尝试画了一条中国龙,要知道,使用平板的一般都是年轻人,像我这个年龄段的几乎没人用,我以往画画都用宣纸,但今年我的身份开始转了,也等于给了我更多时间可以去尝试。平板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我跟学生交流沟通的一种新的媒介,学生也觉得跟老师能有更多互动,做出来的草图或画出来的内容可以随时修改调整并一起分享,亦能让我像年轻人那样与时代发展保持同频共振。”
张弘教授认为,进入数字时代,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即便是最传统的中国画创作,也不可能永远在传统方式里一成不变,也同样需要考虑如何关注社会和反映当下,笔墨可以传统,但呈现方式和表达手法可以现代,因为“艺术要保持创作的活力,人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时代抛弃你都不会跟你打招呼。”他说。
龙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前两天我看新闻,说联合国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的春节(农历新年)定为联合国假日,而选在2024年龙年春节开始,那我们此时画龙,就显得更有意义。”不过他也不限定参与这次活动的同学一定要以龙为元素进行创作,他建议同学们以自己认为的2023年最值得画的故事或元素来创作。
广美学子
共绘新年,难忘2023高光时刻
01 李睿璇
创作主题:跟朋友一起毕业
风格:国画写意
作品解读:毕业季的美好历历在目,翻看校园里偶然抓拍的照片,觉得那样平常普通的瞬间我们都能如此兴高采烈、神采飞扬,真的很美好,很值得用画面记录下那一刻。
02 曾婉莹
创作主题:剪纸画
风格:剪纸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入画
作品解读:因为最近在学习剪纸,每完成一幅剪纸都可以视为我的“高光时刻”,我也会尝试用校园里的落叶进行有意思的剪纸创作,将剪纸元素与中国传统的“福禄寿”元素结合在一起,共同呈现在龙年的画面中,是我尝试用神奇剪纸记录生活的初衷。
03 王世缘
创作主题:广州灯光节
风格:国潮
作品解读:2023年广州国际灯光节我跟朋友一起去看了,真的很震撼、很好看,我从灯光秀和无人机表演等汲取创作灵感,选取岭南传统文化代表元素的醒狮作为画面主体,让醒狮形象攀爬在广州新城市地标“小蛮腰”上,与周围鲜明的建筑地标等呼应,创作出“老城市新活力”的画面。
04 麦杰斌
创作主题:广州夜市及地标建筑
风格:扁平风
作品解读:以广州城市夜市的场景作为创作灵感,整体画面却加入了自己的灵动小心思,夜市场景与广州市的地标性建筑占据了大部分画面,而作为画作者的我“坐”在画面之外,正在为羊城夜市及城市星光“插电”。
05 邱志栋
创作主题:云南调研之旅出发瞬间
风格:动漫
作品解读:夏季时与老师同学一同前往云南进行“社会美育”方面的调研旅行,出发的那一瞬间让我觉得幸福美好,调研过程中深入当地少数民族人家,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别人的生活;进入唐卡学院学习交流,发现更多值得挖掘的艺术元素;雪山上的轻微高反、老师带我们泡吧聆听本地乐队吟唱熟悉的《蓝莲花》,这些,都是2023年最记忆犹新的高光时刻。
06 蔡乐思
创作主题:发现潮汕传统文化
风格:新国风
作品解读:作为一名潮汕人,我的毕业论文选择的是潮汕传统文化,特别是潮州木雕,其中有很多符号性以及形式上的特点,比如潮州木雕讲求“对称”,所以我的画面也以对称作为总体架构;木雕中包含有很多美好祝福祝愿的表达,比如喜鹊和梅花是“喜上眉梢”,莲花和白鹭是“一路连科”等等。
07 陈建铭
创作主题:粤文化元素
风格:厚涂
作品解读:灵感来源于关于粤文化的课程讨论,创作时主要通过不同领域的粤文化体现整体画面,结合了粤剧人物及岭南画派等的多种元素。
08 黄颖诗
创作主题:创作的正向反馈
风格:动漫
作品解读:2023年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创作被朋友们赞赏,是我最难忘的“高光时刻”,也是我认为最值得的正向反馈,以此为灵感我创作了给予人温暖的猫猫画面。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斌 梁彧
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