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三板挂牌材料被受理后,日前,英氏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英氏控股”)收到了挂牌审查部的问询函。近年来,得益于婴幼儿辅食产品的营收提升,英氏控股业绩逐年上涨。然而,该公司过半的收入源于“代工”,因此审查部要求公司详细披露代工的合理性及如何确保食品安全等问题。此外,“英氏”作为母婴界知名品牌,在消费者的认知中也常与另一家公司“英氏婴童”画等号,企查查显示,两家公司仅在2023年内就发生了5次相关商标异议。
公司销售费用远超净利润
英氏控股成立于2008年,目前旗下拥有“英氏”“舒比奇”“伟灵格”“忆小口”四大品牌,分别经营婴幼儿辅食、婴幼儿卫生用品、营养食品及儿童食品产品。其中,婴幼儿辅食是公司核心产品,2021年-2023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收6.86亿元、10.3亿元、6.95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为72.70%、79.51%、81.88%。
随着辅食产品营收逐年增长,英氏控股业绩也随之上升。2021年-2023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9.44亿元、12.96亿元、8.4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71亿元、1.17亿元、1.28亿元,毛利率逐年上升,达到了51.48%、55.18%和58.93%。尽管业绩表现良好,但公司销售费用却居高不下,2021年-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2.98亿元、4.54亿元、2.69亿元,远超其净利润。
据了解,公司过半营收依赖代工。英氏控股表示,婴幼儿辅食中的米粉以自主生产为主,其他产品主要采用委托生产模式,然而报告期内,公司委托生产收入的占比分别达到了56.31%、53.68%、63.53%。
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作为一家食品企业,食品安全问题自然备受关注。此前有报道称,消费者购买了3盒英氏婴儿米饼,附赠一盒婴儿面条,但婴儿面条里有异物。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消费者反映在买到的英氏米粉、米饼、磨牙棒等产品中存在异物。此外,英氏控股的代工厂商也曾发生抽检不合格的情况,如为其佐餐油代工的辽宁晟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曾出现过有机大豆油、巴马火麻油抽检不合格的问题。
审查部也注意到了上述情形,要求英氏控股说明各产品线条委托生产的金额及在主营业务成本中的占比情况及合理性、公司是否对代工单位产生依赖、公司对供应商的要求、筛选及控制措施,是否可有效保证食品安全等。
值得关注的是,英氏控股还面临“撞名”问题。新快报记者发现,除英氏控股外,海澜之家旗下的“英氏婴童用品有限公司”(下称“英氏婴童”)同样以“英氏”之名在母婴界拥有一席之地,该企业主要销售婴幼儿服装及日用品。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英氏”,两家公司的产品均会出现在搜索结果中。
企查查显示,英氏婴童与英氏控股仅在2023年内就发生了5次相关商标异议。消费者则普遍误以为两家公司属于同一集团。在社交媒体上,有位消费者晒出客服否认两家公司有关系的截图后,引起了不少人的惊呼和吐槽。“我一直以为是同一家”“居然不是一家,为啥都叫英氏啊”。而在相关投诉中,因分不清两家公司导致对方“背锅”的情况也并不少见。针对相关问题,新快报记者于1月16日下午致电英氏控股,但无人接听。
新快报记者 张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