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树人家门人诗词选(五)
周燕婷,别署小梅窗,1962年12月出生于广州。理学学士,长期从事物理教育工作。青年时期师从岭南张采庵先生学习诗词。著有《初月集》《小梅窗吟稿》《小梅窗说诗》等。现为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当代诗词》执行主编。
碧瑶山庄即景
影静山横郭,声微水映栏。
一帘青白玉,持向雨中看。
八零届同学乙酉五羊重聚
未悉流光逝,风霜鬓角侵。
云天随雁阔,烟树隔江深。
渐少春边梦,空馀壁上琴。
黄花一壶酒,追忆少年心。
小瀛洲海棠已谢
陌上寻芳叹已迟,海棠空剩梦边枝。
好花留作明年看,不负心头一点痴。
夜宿襄阳古城
金波浩淼岸如浮,睹面风凉乍觉秋。
冷淡烟中荷影瘦,晶莹露下菊香柔。
蝶怀何愿频窥梦,人有所思空倚楼。
长夜商声听已惯,一星如月正当头。
生查子
雨夜访灞桥
灞水自南来,人自东西走。一缕别离情,费尽千丝柳。
今夕雨霏霏,灯影参差瘦。不是别离人,愁绪无端又。
清平乐
残荷
玉簪偏坠,舞袖笼金翠。欲遣西风重唤起,又恐妨她清睡。
红笺未写离情,白云犹记初盟。一夜萧疏冷雨,几回认作花声。
浣溪纱
夏日同些雩茗话
绿到荷裙水自幽,条风漫引小篷舟,两三蛱蝶舞池头。
云影舒徐天外过,雨声淅沥盏边留,蕉心空贮古人愁。
鹧鸪天
秋日惠西湖泛舟
向晚郊墟敛薄烟,高低树色见苍然。脱枝红被风呼起,逐眼光随绿转圆。
山磊落,水缠绵,响林谁拂竹溪弦?往来鸥鹭如相识,欲话前情却忘言。
高阳台
咏春树,纪念先师采庵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绿接庭阴,红分水角,风华依约当年。独抱幽怀,泠泠自对江天。春花落尽春犹在,阅沧桑、百载尘烟。怅人间、叶叶枝枝,总系悲欢。
梢头又挂银钩月,叹晴光有限,芳思无边。菊些兰骚,清芬挹入歌弦。重逢欲寄琼山梦,奈如今、梦隔琼山。倚危栏,有泪盈卮,洒向云端。
满庭芳
踏青寄东遨
花眼初开,柳眉才画,竹阴芳梦新圆。远山霞抹,江树暗生烟。谁道馀寒未了?亲手试、流水溅溅。溪亭外、风斜雨细,吹湿芰荷船。
何年、身似燕?裁云剪月,闲却香椽。把一点春思,衔到君前。懒管前期后约,待重理、几上丝弦。黄昏近、溪边新月,生怕照无眠。
高丽涛,1971年9月出生,祖籍山东,现居广州。自幼酷爱诗词,2012年师从周燕婷老师学习诗词。广东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广州诗社社员、广州荔苑诗社社员、未名社社员。
初荷
点破湖波一色青,红妆伞下立亭亭。
晓来露湿先垂泪,疑是前宵梦未醒。
中秋返乡途中
人在征程雁在天,霜华夜夜照无眠。
拼将一日三千里,乡月今宵似旧圆。
霜降日游白云山
金风捎雁信,嘱我惜秋华。
近顶白云集,临溪翠竹斜。
寒蝉增况味,霜叶自清嘉。
搔首欲归去,西山一片霞。
春夜寄人
繁华休更问,唯有祝心宽。
对酒花间少,寻春梦里寒。
冥冥谁做主,默默各凭栏。
何日杯中月,呼来一处看。
崖门怀古
戟折波沉七百年,几多海域变良田。
载将古月成今月,知是渔船与战船。
后世华夷天不隔,先民气节史长传。
休言碧血从兹冷,岁岁当春咏木棉。
闻世卫公布全球新冠疫情结束
回首真如梦一场,忽生喜悦忽悲凉。
千家尚洒零星泪,三载空添两鬓霜。
记取今时破余毒,可怜几处说重阳。
杜门避疫曾何苦,人世原无不死方。
穗城山居
近有亭台远有山,结庐人境亦能闲。
诗中群怨存微信,窗外腰肢羡小蛮。
落帽簪花犹可待,停车问酒未须攀。
楼高不碍云飞白,出入无心任往还。
清平乐
壬寅中秋
堆红叠翠。不似禅中味。月坠江心波影碎。点破一泓清泪。
梦醒浅恨盈盈,蟾光照澈秋城。莫问旧怀几许,灵台渐次澄明。
临江仙
壬寅花朝行经中山纪念堂雨中见木棉
山顶彤云欺翠,堂前碧血垂天。更抛红泪向谁弹。百城封万户,大疫近三年。
寂寞空阶零乱,凄凉满树喧妍。一春风月自相怜。唯将飞堕影,寄与故人看。
凤凰台上忆吹箫
向晚观云
舒卷随风,往来无迹,问谁能似云闲。恰嫩红初染,落照阑珊。重叠苍峦玉障,开合处,一角罗天。思量是,霞裙锦袂,远隔瀛寰。
翩翩。此心未倦,千万里飘摇,尚自盘桓。羡渚鸥江鹭,梳羽缠绵。焉得渔朋樵侣,歌咏罢,谈笑留连。休归去,斜阳影中,挽住流年。
汤月娇,网名若薇,斋号守梅居。1972年6月出生,广东新会人,现居广州。2014年起师从周燕婷老师研习诗词。曾获首届“湘天华杯”全球诗词大赛词部三等奖、咏蓬江全球华人诗词大赛三等奖、首届中华诗词大奖赛优秀奖等。著有《守梅居诗词》卷。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浣溪沙
乙末生日写怀
小让榴花一步先,青莲在眼正堪怜,和山共水梦无边。
人世渐能知况味,天真犹未减当年,阑干只待月团圆。
蝶恋花
夏夜有思
悄立廊桥灯影后。月色清明,照见人消瘦。几缕残丝吹不走,丝丝化作相思扣。
记得苏堤纤弱柳。雨酿春芽,一点心头透。隔岸荷风香满袖,迢迢长夜空回首。
清平乐
家姐约登圭峰山因事未能成行小令寄怀
露浓霜薄,误了簪花约。非是不知归去乐,只是不曾闲着。
好春联袂探寻,昨宵和月登临。二十馀年乡梦,流光未改初心。
卜算子
西湖忆游
怕听雨声寒,怕见人儿瘦。怕对梅花过断桥,香雾侵风袖。
记得去年时,湖岸相携手。别后忧欢两不闻,梦系苏堤柳。
卜算子
初春喜见半山园柑树着苞用杪字
一树发初芽,满圃添香料。瑶蕊新披薄袂罗,更得晨光照。
有客步柑园,有雀歌枝杪。待到垂珠亮果时,山水都含笑。
己亥春日随师小游
春浅桃花艳,山幽曲径深。
雪消香未歇,携手雨中寻。
过崖门古战场
孤石楼台远近排,古今烟火吊苍崖。
一江落月长桥卧,无尽山川绿到怀。
顺峰山游分韵得西
点点晨曦洒曲堤,浮莲香透顺峰西。
晴光影里知谁俏,人立清风竹映溪。
秋夜簪菊和师韵
淡淡篱边菊,清宵对月簪。
拟将枝折一,却怕影生三。
蜂蝶休轻扰,芬芳只浅涵。
几多霜后意,未肯向人谈。
广州大桥看落日
落照沧波里,飘摇炫彩华。
碧云衣自舞,金舫影还斜。
渡远明秋水,桥横着薄纱。
伊人洲畔立,头戴夕阳花。
人物介绍
张采庵(1904—1991),名建白,广州番禺沙湾紫坭村人。早年毕业于广东大学。旋在庚戌中学、仲元中学及港澳等地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回乡任紫坭小学校长。20世纪50年代初期,移居广州,在印刷厂任校对。张采庵向以育人为乐,长期从事诗词研究和诗词创作活动,为南粤著名诗人。
张采庵少时读书聪颖,对古文、诗词尤肯钻研,年轻时已有《待焚集》刊行。他才思敏捷,状物抒情,一挥立就。其诗清丽绝俗,汲唐追宋,朗朗上口,格律严谨,讲究用字,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采律”。广州沦陷,张采庵避地香港,常与文化名流雅集唱酬,其《秋燕六章》,寄寓忧国忧民的哀思,感人殊深。并与柳亚子唱和,名重一时。张采庵还写了不少斗志昂扬的抗日诗篇,如“髑髅灯下如虹剑,试计倭头有几何?”新中国成立后,张采庵目睹祖国日新月异,繁荣昌盛,主张诗歌“应随时代播芳馨”。氢弹试验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他热情洋溢地赋诗赞道:“塞外铀花依重水,云间仙乐渡飞星。”张采庵的诗作与人品,咸为人们称颂。他与刘逸生、徐续、莫仲予、陈永正有《岭南五家诗词钞》问世。张采庵还与人合写《南雅》《京粤诗词选》《梅月楼诗钞》及自编《春树人家诗简》等集传世。他亦精戏曲,创作有《司马题桥》,脍炙人口。
张采庵曾任广州荔苑诗社社长、广州市荔湾区政协诗书画室副主任和广州市荔湾区文联委员、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广东楹联学会副会长、广州诗社副社长及翁山诗社顾问等。1991年10月26日在穗病逝。
录自《番禺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
总顾问:陈永正、张桂光
总策划:许志权、冯树盛
总统筹:林波、洪波
海报设计:李涛、胡修源
整理、编辑:黄晓霞、胡修源、潘璟璐、曾秀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