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4人死亡,106人住院
据新华社电 日本知名制药企业小林制药公司近日宣布,因有消费者服用该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后出现肾脏疾病等健康问题,决定紧急召回3款含红曲成分保健品。据该公司发布的新消息,服用上述保健品的消费者中已有4人死亡,106人住院。“问题红曲”事件引发日本国内外广泛关注,也警示消费者关注功能性食品的风险。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8日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进行答辩时表示,在查明小林制药“问题红曲”事件原因的基础上,政府将探讨有必要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这样的事)再次发生。
据小林制药公司此前通报,出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含红曲成分保健品混入此前“意想不到”的来自霉菌的成分,但迄今仍未弄清该成分究竟是什么。
消费者的担忧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小林制药今年1月中旬后接到多名医生的信函,知道有消费者服用该公司的保健品后出现健康问题,但直到3月下旬才宣布召回产品。此外,从小林制药采购红曲原料的52家企业中有一些是批发商,实际使用这些红曲原料的企业可能更多。在1月中旬至3月下旬间,“问题红曲”被用于制造了哪些产品,追踪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是关于这种“意想不到”的成分究竟是什么,小林制药尚未明确,只知道是一种来自霉菌的“未知成分”。红曲的发酵产物中可能含有橘霉素,这是一种真菌毒素,但小林制药的“问题红曲”中并未检出橘霉素。
日方专家认为之所以出现上述“意想不到”成分,主要有3种可能性:一是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未知成分”的异物,二是混入了能够生成“未知成分”的微生物,三是红曲菌株突变成了能产生“未知成分”的菌株。不管是哪种可能性,只有确认这种成分,才能弄清服用红曲保健品和健康受损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
日方专家们建议在完善相关标准和评估机制的同时,呼吁消费者提高风险意识。专家指出,保健品不是药品。一方面,通常人们吃的普通食品的种类及其食用量每天都在变化,即使偶尔有某种食品含少量有害成分,也不易对健康产生大的负面影响。而保健品是将成分浓缩后制成片剂或胶囊等,很容易摄入大量相同的成分并且每天持续服用,一旦保健品含有害成分,其健康风险也会相应增大。另一方面,开具处方的医生、药店的药剂师可以指出药物的副作用并说明服用方法,对于保健品则全靠消费者自己判断,有可能增加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