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树人家门人诗词选(八)
霍锐锦,1944年11月出生,佛山市石湾人,长期在陶瓷企业工作。师从梁二白先生学习诗词。
少 年 游
夜读采老《吟程秋旅》诗集
秋吟北旅,嵩山谒佛,随赋洛阳花。灞水寻秦,峨眉邀月,又品草堂茶。
诗如画,尖新妙句,留与世人夸。掩卷长思,徘徊幽院,不觉月西斜。
江楼秋思八首
学步采老《江楼秋思》原韵
(一)
邀朋三顾上荷楼,天碧云浮几度秋。
昔日相逢呼酒酽,今时难遇惹人愁。
堤边似识林中鹭,浪上还招江浒鸥。
闻得渔樵闲议论,手持杯酒笑公侯。
(二)
槛外疏枝绿拂棂,汾河水碧远山青。
当年意气情何在,依日秋深绪渐宁。
霜菊篱边枫叶冷,江鱼浪里网风腥。
心虽散淡仍邀友,清酒一壶待鹡鸰。
(三)
纵横大野竞飞车,国道云桥路狹邪。
楼阁参差千苑起,新城欢悦万人家。
青春踔厉图圆梦,白发焉能负岁华。
好趁秋晴游故里,古禅遍绽紫荆花。
(四)
秋空雁去杳衡阳,玉露金风梦一场。
赤水醇醪尝易醉,瀟湘斑竹泪难香。
萧萧草木时光短,滚滚江河日月长。
昨夜离亭归路远,含愁影绰水中央。
(五)
大道凭谁可问之,乾坤变幻惹深思。
霜风有意忘摇扇,情爱无心枉画眉。
浪浅浪高潮不管,飞来飞去雁应知。
兴衰成败寻常事,何必矫情强说辞。
(六)
几处汪洋几处山,烽烟弥漫惨人寰。
东欧战火何能熄,西亚沙场难破关。
美霸称雄声势在,神州圆梦凯歌还。
倩谁手握春秋笔,谱写和平在世间。
(七)
夜梦残留酒未醒,清阶犹送菊花馨。
秦腔京调铜琶壮,越语吴音丝竹灵。
大漠驼铃寻古道,杏花烟雨隐飞星。
九洲万里皆风景,我欲云游兴未停。
(八)
眼前红日似飞轮,八十韶光易老身。
有梦邀春花易落,无心逐浪棹添尘。
金风萧瑟何愁菊,酥雨葳蕤又见春。
不羡群芳争俏丽,但余诗酒作闲人。
江楼秋思(外一首)
清秋携友上江楼,寥廓苍茫一望收。
漠漠楚天闻唳雁,沉沉津渡绕飞鸥。
登临难有稼轩叹,放眼当无宋玉愁。
淡泊平生随逝水,可堪辜负少年头。
邱炎楷,1953年9月出生,广东开平人。师从梁二白先生学习诗词。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品茶
沧桑回味一壶中,百态人生几处同?
谈笑千杯深与浅,未妨写意任西东。
萝岗读梅
新岁春临上绿时,寒梅已占老横枝。
漫天似雪飞岗岭,半是花来半是诗。
乡愁
窗前白月照秋清,夜梦浮生故里情。
灯冷遥知心底事,伊人何日是归程。
月夜
半厢月影忆韶华,惆对孤灯怅对花。
响遏行云何处笛,梢头惊起一棲鸦。
水仙花
素面凝脂舞碧纱,声含欲吐倚琵琶。
寒梅作伴芳心共,峻石为依瘦影嘉。
雨畔春来知料峭,天涯梦远识奢华。
多情不著红尘处,一任东风半掩遮。
普宁南溪水乡行
十里南溪两岸风,一弯瀅水漾西东。
闲听云鸟声啼远,尚有花香春倚浓。
树隐翠微连广陌,船归潺影伴长虹。
静心岁月寻佳境,好把悠情寄此中。
秋夜感怀
三五团圆蔽月光,无端疏雨短衣凉。
闲居独酌人将瘦,俗世纷呈意若狂。
鬓角添霜知励秣,怀中念旧感沧桑。
韶华易逝勤应早,拟写平生付寸章。
佛山剪纸
禅山远古有奇葩,卓艺还留百姓家。
手绘清时祈好日,刀雕俗世见明霞。
巧工刻出春秋意,神剪催开岁月花。
国粹生辉多锦绣,凭将一纸耀光华。
石湾陶艺
百年灶火复熊熊,又见陶湾鬼斧工。
几度清秋留逸韵,半方宝地竟称雄。
好融水月诗情里,便塑山河画意中。
糅合人间空与色,大家手法岭南风。
西江月
重游杭州西湖
几度清风轻误,重临岸柳葱葱。小桥画舫记朦胧,但见樱桃笑弄。
弦月初痕潭上,春山柔抹眉峰。千娇百媚韵无穷,一点纹犀互动。
林李红, 1963年11月出生, 广州人。 拜蔡泰然老师门下学习诗词。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岭南诗社社员、广州诗社社员、广州荔苑诗社社员。
高阳台
秋日蔡澜点心店小饮随笔
茶托描金,春杯嵌玉,山楂液满浮红。纤指移来,悠悠慢向唇中。醉翁之意非关酒,品清闲,细吮从容。正窗前,染火枫林,旅雁书空。
霜侵鬓角韶华暮,笑追名鹤杖,逐利龙钟。百载尘寰,空余草木青葱。台前落幕乌岗去,买竹园,疏种兰丛。对西风,把盏持螯,唤菊邀松。
高阳台
炎夏忆榕树
睡眼揉搓,晨钟振响,榴花移影轩房。叠被帷床,起来自镜梳妆。出门依旧瀹茶去,热浪缠、火伞高张。傍林旁、新树花多,难以遮阳。
冰肌渐染焦糖似,正汗流脑胀,肤灼皮伤。回想当年,羊城榕树成行。避炎最爱双榕道,享清阴,树冠连廊。最难忘,树下聊天,摇扇乘凉。
游平洲玉器街
平洲满目是琳琅,翡翠橱窗泛宝光。
玻种无棉浮水绿,玉珠含糯透冰黄。
佩珰试戴妍兼润,春色淘来喜若狂。
石我结缘相婘婘,随身枕席入甜乡。
注:春色--紫色的玉石。
桂枝香
游大良忆桑基鱼塘
闲来顺德,见萎缩陂池,淤泥堆积。堤埂横生榛草,嫩桑无觅。当年生态循环好,是桑基,鱼塘耕植。出洋丝缎,盈舱鳙鲩,富饶无敌。
望眼前,寒塘寂寂。叹连片高楼,垒起阡陌。千载蚕耕,产业转型穷迹。盼留些许林塘地,待游人桑下追忆。饲蚕欢乐,岸边垂钓,水乡寻食。
满庭芳
重回故地永庆坊
新葺骑楼,旧遗石径,趟栊光映花窗。路边铜铺,依样响檐梁。只是寻常里弄,开门店,食客盈堂。横街过,小龙旧第,惊眼木人桩。
思乡。临故地,勾除祖屋,构筑蓬阆。见波荡红船,岸绕虾腔。几许人文巷陌,新融旧,百岁重光。犹称道、老街盘活,文创旧砖房。
桂枝香
记富春山居图合璧联展随想。
珍图旧迹。记墨染峰峦,黛抹秋碧。玉带澄江千里,去云无觅。山青水秀风光好,叹横披,风霜凄历。几朝浮梗,当时焚烁,豆分殊域。
念两岸,同心促力。喜断画相连,江山完璧。卷轴如斯,同室怎堪戈戟。终归血脉浓于水,可能杯酒泯仇隙。素心祈愿,山河圆合,九州春色。
望海潮
羊城老东山
东湖红掩,烟墩绿荫,新河浦岸清幽。廊柱券门,西洋院落,连绵贵宦红楼。古树鸟啁啾,教堂影斑驳,目熟凝眸。名校如林,也曾墙内识知求。
恤孤路转悠悠,忆西装阔少,金杖龙头。风展赤旗,云屯显士,春园见证春秋。巨子议宏猷。往事烟云去,鸿爪泥留。细览城东旧迹,陈事脑中浮。
八声甘州
仑头睇龙船
正游龙趁景到村头,岸舟互擂锣。见红披龙首,神龛罗伞,旗映青禾。趾夹船边䟴䟴,梢子导穿梭。鼓点荪桡拔,溅玉中河。
骤响连天鞭炮,诧花船划过,飒爽娇娥。念从前女子,龙艇岂能摩。庆而今,移风更俗,共须眉,急浆渡清波。徘徊久,夕阳西下,归棹轻歌。
八声甘州
城西观荷
对一池翡翠漾清涟,舒怀抱明珠。正娇娥出浴,含羞粉靥,洁滑冰肤。照水亭亭应是,俏影愧沉鱼。香角蜻蜓立,来去翛如。
思忖物华万种,算杨花优美,难掩轻孚。见娇桃艳媚,世韵略微输。独伎荷,出泥无染,更风姿,清雅似霞姝。犹偏爱,任情开落,品格贞孤。
木兰花慢
旗袍
锦袍腰部细,描山水,抹烟青。爱立领斜衽,衩开下摆,盘扣梅英。风情。念腰婉娜,羡美人曲线醉珑玲。娴静娇花照水,凌波微步轻盈。
悰灵。试着青绫。袍紧窄,肚腴撑。便稀饭饥肠,时蔬充腹,瘦损仪形。婷婷。缎衣称体,正镜前摆弄细眸凝。也向前人妆扮,跟鞋绾髻钗横。
人物介绍
张采庵(1904—1991),名建白,广州番禺沙湾紫坭村人。早年毕业于广东大学。旋在庚戌中学、仲元中学及港澳等地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回乡任紫坭小学校长。20世纪50年代初期,移居广州,在印刷厂任校对。张采庵向以育人为乐,长期从事诗词研究和诗词创作活动,为南粤著名诗人。
张采庵少时读书聪颖,对古文、诗词尤肯钻研,年轻时已有《待焚集》刊行。他才思敏捷,状物抒情,一挥立就。其诗清丽绝俗,汲唐追宋,朗朗上口,格律严谨,讲究用字,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采律”。广州沦陷,张采庵避地香港,常与文化名流雅集唱酬,其《秋燕六章》,寄寓忧国忧民的哀思,感人殊深。并与柳亚子唱和,名重一时。张采庵还写了不少斗志昂扬的抗日诗篇,如“髑髅灯下如虹剑,试计倭头有几何?”新中国成立后,张采庵目睹祖国日新月异,繁荣昌盛,主张诗歌“应随时代播芳馨”。氢弹试验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他热情洋溢地赋诗赞道:“塞外铀花依重水,云间仙乐渡飞星。”张采庵的诗作与人品,咸为人们称颂。他与刘逸生、徐续、莫仲予、陈永正有《岭南五家诗词钞》问世。张采庵还与人合写《南雅》《京粤诗词选》《梅月楼诗钞》及自编《春树人家诗简》等集传世。他亦精戏曲,创作有《司马题桥》,脍炙人口。
张采庵曾任广州荔苑诗社社长、广州市荔湾区政协诗书画室副主任和广州市荔湾区文联委员、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广东楹联学会副会长、广州诗社副社长及翁山诗社顾问等。1991年10月26日在穗病逝。
录自《番禺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
总顾问:陈永正、张桂光
总策划:林如敏、冯树盛
总统筹:林波、洪波
海报设计:李涛、胡修源
整理、编辑:黄晓霞、胡修源、潘璟璐、曾秀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