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深圳市福田区以4%的城区面积,担负着深圳市13%的人口承载量。为了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2019年开始,福田区全面落实楼层撤桶,并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持续投入桶边督导。5年来辖区居民已普遍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垃圾分类意识和知识得到全面提高。为巩固垃圾分类治理成果,福田区正逐步探索智慧赋能垃圾分类,建立厨余垃圾智慧管理新模式、再生资源智能回收新体系,构建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群众参与、高科技赋能、一户一码的垃圾分类新模式,打造城区精细化管理的“福田方案”。
其中,厨余垃圾是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重点和难点,福田区在园岭街道率先探索厨余垃圾全链条一体化处理,采用前端智能分类投放,中端智慧赋码收运,末端即时就地处理,产出物进行昆虫生物技术转化,变废为宝,实现了厨余垃圾的“一体化、智能化、本地化、资源化”的全链条智慧管理模式。
据悉,智能桶具有AI识别、自动称重、自动积分等功能,操作简单,居民投放后即可获得积分(小区内的积分兑换站进行兑换日用品)采用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鼓励方式,增加与居民的互动感,礼品无须快递物流,更加环保与高效。
智能桶的滚动宣传屏不仅可以播放垃圾分类宣传小视频,成为一名24小时在线的“机器人督导”,还可以为分类优秀的商户播放品牌宣传片,一桶多用,提高居民与商户的宣传效应。
正是“物联感知+AI无人值守”双线并行,智能桶得以通过24小时在线“机器人督导”替代传统的“桶边人”,从“人治”转为“数治”,大大节省了人工督导成本。结合福田区物联感知系统的全面铺设,真正实现了投放看得见、管理全闭环、成本降下来、数据为依据、分类有成效的全数字化智慧分类使用场景,打通前端智能投放最后一步。
此外,园岭街道对辖区内的三小商户以及所有的小区分类投放点进行赋码,收运员每日两次收运,做到应收尽收,做到垃圾不过夜,垃圾不留存。2023年9月10日起,园岭街道开始进行一户一码的普及与商户的赋码、宣传等,注册数236家。目前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每日可收运厨余垃圾600桶左右,约40~42吨。其中,三小商户厨余收运量由原来较零散约为日均1~2吨提升至日均6~8吨;>小区厨余收运量由原来日均约16吨增至日均32吨;
据统计,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一户一码在园岭街道实施期间,共奖励商户32家(其中8家上榜2次);奖励商户日用品合计价值5000元;约谈分类不合格的商户累计21家。
另据介绍,园岭街道厨余、果蔬垃圾处理采用最新的厨余垃圾自动破袋分选技术,占地面积小,集成度高,每小时可处理厨余垃圾5-7吨,日处理量可达100吨,处理速度快,效率高,在做到日产日清的同时,不外排污水、不产生异味,充分规避邻避效应。厨余垃圾经过设备处理后产出物经无害化处理,采用昆虫生物转化技术,利用厨余处理产出物养殖黑水虻,实现厨余垃圾100%资源化再利用。同时设备集智能互联于一体,对接福田区物联感知系统,实现处理数据同步上传。
为了将厨余垃圾资源化推进的更深更广,由国内知名行业专家胡文锋博士牵头,福田区分类企业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同成立产学研中心,并于惠州博罗杨村镇建立养殖生态园。共同研究厨余垃圾水产饲料化技术,不断探索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多措并举打好垃圾分类智慧战、持久战,赋能福田区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同时,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采用“深碳未来”智慧管理平台,将垃圾分类各个环节如分类、收运、处理、资源化、减碳等动态,通过平台系统进行数字化监控管理。以“视频+AI智慧”识别垃圾分类情况,进行长效监管,并将实时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一屏统览。同时平台可对接各分类企业、各街道、各主管单位,真正实现对垃圾分类各个环节的全流程大数据化管理,并通过平台信息展示和数据的不断更新和统计,为一网统管、两网融合做好准备。
目前用户端小程序已有20余家连锁品牌商户入驻平台商户与居民在平台内进行联动,居民可用厨余分类的积分兑换社区商户的优惠券(例如折扣、团购、代金券等),借助平台力量,结合社群宣传,活跃社区经济,令商家与居民同时得到实惠,同时激发居民与商户分类的积极性,使居民逐渐从“要我分”转为“我要分”。
在园岭街道试点推行厨余垃圾“一模式”和再生资源回收“一体系”以来,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入探索垃圾分类共建共享共治格局,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全面打响垃圾分类“攻坚战”,夯实街道、物业、社区责任,贯彻执行“七有网格”理念,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中有责、责中有标、标中有执、执中有果、果中有核,扎实推进智慧化分类的具体实施。街道迅速铺排、无缝对接;物业落实设备落地、位置选取、设备安装、清洁;企业加速设备平台完善;社区百分百入户宣传;志愿者们带头参与;逐步形成垃圾分类“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新时尚。
下一步,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持续落实生活垃圾分类“贵在坚持、重在突破”工作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优势,坚持系统治理,加速智慧管理,逐步提升全品类、全链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水平,强化部门协同,完善政策标准,发挥市场优势,努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进入“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运行轨道,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垃圾分类“福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