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末一度火到宕机的智能助手Kimi及其开发企业月之暗面,可能正陷入某种程度上的“财困”。
一方面,有部分用户近日发现,Kimi推出了打赏功能,用户可通过支付购买5.20元至399元不等的礼物,获取不同的高峰期优先使用时长。这种类似于“打赏”的玩法,也让外界对至今已累计融资超过12亿元美元的Kimi如此急迫开启商业化变现的探索颇多猜测。
另一方面,连日来DeepSeek-V2(幻方量化)、GLM-3(智谱AI)、豆包(字节跳动)、通义千问(阿里巴巴)等的主流大模型相继巨幅下调API调用价格,预期将严重挤占Kimi的生存空间。市场随即传出月之暗面正在争取新一轮融资,新入局的包括腾讯、高榕创投等机构。
众目睽睽之下,这颗大模型产业的超新星之“黑暗面”,正在一步步被撕开。
1
“烧”出来的火爆
2023年在众多大模型中异军突起的C端产品Kimi,其核心卖点在于支持200万字的无损长文本能力,是目前全球市场上产品化大模型服务的天花板。作为对比,OpenAI的GPT-4-32k只支持大约2.5万字,而Anthropic的Claude-100k模型则支持大约8万字,差距十分明显。
除此之外,免费无门槛也被认为是其能一夜爆红的另一重要原因。实际上,今年3月,Kimi一度因为流量暴增而宕机,当时App、小程序和网站均无法正常使用。
不过,人们很快就意识到,Kimi的火爆来得过于突然。作为面向C端的大模型产品,Kimi的知名度远不如面世更早的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的互联网巨头同类产品,而且长文本处理即使在学生用户群中也算不上是高频刚需的能力。
这时候人们才发现,Kimi一直在疯狂烧钱投流,投入规模之大堪比一些游戏大作的首发。有业内人士估算,Kimi爆火的时候,在苹果端和安卓端的日均下载量为小2万。按每个用户的获客成本10多元计算,Kimi每天的获客成本将至少烧掉20万元。
这个烧钱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更何况,国内互联网大厂从Kimi身上看到了长文本的需求后,也很快就加入了竞争。比如阿里云旗下的通义千问向所有人免费开放1000万字的长文档处理功能,360智脑宣布正式内测500万字长文本处理功能,等等。
虽然月之暗面的明星创业团队让他们在2023年6月获得了超2亿美元的天使轮融资,又在今年2月完成了超10亿美元的A轮融资,公司估值飙至25亿美元,但对这样的烧钱换用户模式能维持多久,市场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
在用户数据层面,Kimi在迎来快速大规模增长后,现在的日活跃用户与月活跃用户的比例以及留存率并不理想。Kimi到目前为止还未公布过具体的数据情况,但据第三方统计机构AI产品榜的数据,在国内产品增长榜单中,Kimi的下载量在下滑,4月下降了44.4%。
与此同时,可能受月之暗面“启发”,C端大模型产品近期正开启一波“传播战”,百度、字节跳动、昆仑万维、智谱AI等公司的产品广告遍布各大流量平台和线下地铁机场等广告屏。
2
被逼的商业化提速?
4月初,市场有消息称,在A轮融资完成后,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通过售出个人持股已套现数千万美元,“创始人及相关人员套现金额在4000万美元”。
对于该传言,月之暗面回应称“消息不实,月之暗面此前已公布员工激励计划。”至于传言中杨植麟的转让个人股份是否就是为了员工激励计划的进行,月之暗面未给予进一步解释。
公开信息显示,包括杨植麟、周昕宇、吴育昕在内的5位公司创始成员为月之暗面的股东,其中杨植麟持股比例达78.968%,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0%的周昕宇为第二大股东。
日前,有用户反映,Kimi新推出了“打赏”功能,用户可通过支付对Kimi进行“打赏”,金额从5.20元到399元不等,每一档,对应着不同的高峰期优先使用时长。具体来看,5.20元给Kimi送一朵花,高峰期优先使用4天。最高档399元,和Kimi一起登月,优先使用365天,相当于包年会员。
记者留意到,今年以来,各大AI厂商在提升基础大模型性能的同时,也在加速推进B端服务、C端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在B端市场,大模型定价包括按照时间段收费、按调用量收费以及各种包含硬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其中,按照API调用量定价token计费的大模型“价格战”,已经从上周起正式打响,百度阿里字节智谱等新老玩家都已下场参战。
而在C端市场,目前的商业化模式主要还是单一的订阅付费制。此前,ChatGPT、Claude、文心一言早已开启了阶梯式的付费模式。与这几个产品相比,Kimi当前的费率并不算高。
从使用效果来看,综合多位付费用户的反馈,付费后的Kimi,也仅仅是拥有高峰期不用排队的权益,回答的响应速度跟之前一样,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权益。也有用户表示,Kimi最大的优势是文件的抽取,而不是对话能力,其底层模型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有行业人士认为,高昂的算力成本和获客成本让大模型这件事看起来没那么“可持续”,变现赶早不赶晚。但摆在面前的情况是,大模型产品尚未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必需品,一旦涉及收钱,情况很可能迎来反转。对于当下大模型发展进程而言,探索收费模式有点过早了。
这个时候,月之暗面再次展示了其强大的融资能力。本周初,有了解谈判内情人士透露,腾讯正在洽谈投资月之暗面。目前这轮新融资尚未完成,而对其估值可能高达30亿美元。腾讯公司拒绝回应市场传闻。
明星投资人朱啸虎此前在评论月之暗面时曾表示,“他们在国内大模型上领先,但长远还是要证明自己的价值,至少能追上美国开源。如果能超过开源,他这个团队是真的有价值了。”
■新快报记者 郑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