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干货get
助你考上理想学校
想要填写一份合理且适合自己的志愿,考生和家长在了解中考政策以及招生批次后,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例如:了解各个批次投档录取注意事项、理解梯度控制线的保护作用并能合理运用、看懂往年招生录取分数表中各个数据的含义等。《阳光中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考生和家长带来志愿填报分析以及案例解读,全面梳理要点,让考生家长轻松get志愿填报干货,做到胸有成竹。
PART 1
了解各批次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第一批次解读
第一批次招生类别包括特长生、自主招生、外语艺术类招生、港澳子弟班以及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招生。
报考特长生计划的考生,须按特长生招生工作日程安排,登录中考服务平台网上报名,最多可填报2所不同普通高中学校(含校区),每所可填报1个对口项目,其中体育特长生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不可兼报;在平台打印《特长生报名表》,连同相关获奖证书等材料到特长招生学校现场确认;招生学校对报名考生进行资格审核,确定参加专业测试名单;通过专业测试的考生,可在第一批次填报1所学校的1个对口项目。各校未完成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招生计划纳入同项目体育特长生招生计划进行投档录取。
报考自主招生计划的考生,须按自主招生工作日程安排,登录中考服务平台进行自主招生网上报名,最多可选择2所普通高中学校报名;获得综合能力考核资格考生,可在第一批次填报1所获得综合能力考核资格学校志愿,并在录取计分科目笔试结束后参加该校组织的综合能力考核。自主招生没有户籍限制,一般是面向具有学科特长或优秀创新潜质的初中应届毕业生,但每个高中招生要求不同,具体查看各校招生简章。
考生可在第一批次按报考范围填报1所外语类或艺术类普通高中计划学校志愿;报考外语类招生计划的考生,中考英语单科成绩须达到学校要求的分数;报考艺术类招生计划的考生,须按时参加相关学校组织的专业测评。
报考港澳子弟班的考生,须为港澳台居民。
第一批次中录取顺序根据志愿表的顺序自上而下进行,各招生计划之间不冲突,且前一个招生计划未被录取也不会影响后续计划或批次的录取。要注意的是,考生在第一批次志愿填报时不要盲目“填满”。假如填报了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并被顺利录取,将不再参加后续批次志愿投档。
第二批次解读
名额分配招生采用单独批次、单独录取的招生办法,安排在第二批次,设3个志愿,与其他批次志愿同步填报,采用梯度控制线上志愿优先投档方式统一投档录取。
名额分配招生学校涵盖公办的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含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和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和省一级普通高中学校,名额分配计划为学校招生总计划的50%。省市属名额分配面向全市初中,区属名额分配面向本区初中,老三区(越秀、海珠、荔湾)视为三个独立的招生区域进行名额分配。
在填报前,考生要查看自己所在的初中学校所分配到的名额有哪些,并根据学校、名额数量等进行填报。申请跨区生对名额分配报考资格没有影响,符合名额分配报考资格的考生,无论是否办理跨区,都只能填报学籍所在学校分得的名额分配计划志愿。
名额分配计划的招生把全市考生竞争变为校内考生竞争,采用梯度控制线上志愿优先投档方式统一投档录取。对于户籍生来说,用好名额分配非常重要,考生一定要重视该批次志愿的分析和填报,把握这一利好政策。
第三批次解读
在第三批次中,公办省市属示范性普通高中及民办示范性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招生。区属公办示范性普通高中面向本区招生,但每所区属公办示范性普通高中原则上可将不超过15%的招生计划面向外区招生;南沙区等部分普通高中学位供给相对宽裕的区,区属公办示范性普通高中经市教育局批准,可将不超过25%的招生计划面向外区招生。经市教育局批准优质新建学校面向全市或本区招生。符合广州市中考报名条件的考生均可填报该批次;其中,省、市属和各区公办普通高中招收非政策性照顾的非广州市户籍初中毕业生的计划为该校当年招生计划的8%至18%。
在该批次中,户籍生(含政策性照顾考生)可适当考虑报考外区学校,特别是学位较为有限的老三区、天河区第三梯度线左右的考生,将报考范围扩大至外区普高可丰富志愿梯度,增加录取机会,但要考虑宿位安排情况。但非户籍生只可报考省市属学校和学籍所在区的普高,不可跨区报考公办区属高中。
在多个批次安排招生计划的普通高中,特长生招生计划、自主招生计划、外语和艺术类招生计划、名额分配招生计划投档未完成,剩余计划均并入该校第三批次或第四批次计划。
第四批次解读
第四批次公办普通高中面向本区招生,民办高中面向全市招生。可以看到,在该批次中,可以填报的公办学校选择较少,例如天河区在该批次没有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该批次面向老三区招生的公办学校仅有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以及广州市第十三中学,录取分数线在第四梯度线上。
虽然第四批次中多数学校最低录取分数在600分以下,但录取竞争仍然激烈。想在这个批次被录取,同样要谨慎填报好第一志愿,并注意志愿之间的梯度分配。该批次可选择民办学校较多,若意向公办学校的考生,要谨慎确定学校顺序以及“保底”学校,因为一旦被民办学校录取,就不能参加后续补录。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第四批次新增了综合高中,与非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其他招生计划同时录取。区属综合高中面向本区招生,越秀、海珠、荔湾三个区视作同一招生区域。户籍生和符合报考公办普通高中条件的随迁子女可报考综合高中,不符合报考公办普通高中条件的随迁子女不可报考综合高中。综合高中学校的每个招生方向设一条招生计划,按招生方向分别投档录取;招收学生的中考成绩不低于当年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综合高中补录办法与普通高中一致。
PART 2
正确理解“梯度控制线上志愿优先投档”
1) 梯度投档控制线的作用
同一批次内(第一批次除外)的志愿录取是先比梯度、再比志愿顺序、最后比分数,接下来我们一步步了解这一规则。
今年中考,以降序排列在报考总人数10%位置(去尾取整)的考生成绩作为普通高中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以40分为间隔依次设定普通高中第二梯度投档控制线、普通高中第三梯度投档控制线等直至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
2023年普通高中录取梯度投档控制线如下图所示,第一梯度控制线是715分,普高录取最低控制线是545分,是今年中考志愿填报的重要参考依据。
采取梯度控制线上志愿优先投档录取方式的计划,填报同一学校的考生按梯度优先,同一梯度的考生按志愿序号优先,同一志愿序号的考生按分数优先。以2023年为例,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为715分,某校在投档录取时,先对715分以上报考该校的考生按志愿先后顺序进行投档,先投第一志愿,若学校招生计划未录满,再投第二志愿,以此类推直到第六志愿。若完成上述步骤后,该校在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上仍未完成招生计划,则再对第二梯度的考生按志愿先后顺序投档……以此类推。
2) 实行多梯度投档的好处
实行多梯度投档录取,与往年投档录取规定有效衔接,有利于形成统一规范、稳定清晰的投档录取规定,方便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志愿梯度,增加非第一志愿录取机会,降低考生填报志愿难度;有利于考生填报外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志愿,促进区域间合理流动;面向全市招生学校的各区考生投档控制线相同,录取更加公平;避免“分分计较、过度竞争”。
3) 记者解读多梯度投档示意图
在广州市招考办发布的《报考指南》中,能看到这样一张示意图:
这张示意图“信息量”很大,严谨且生动地演示了梯度投档的过程。记者对这张图进行配套解读,帮助家长和考生读懂其中所蕴含的信息。
我们看到,在第一梯度线上的考生已经按成绩从高到低排列好了,一个个绿色的小人表示在第一志愿中填报了C校的考生。C校开始从高到低录取(出现往下的箭头示意),录取到考生2时,就完成了全部招生计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录满了”,那么C校的投档录取就结束,录取结果显示C校位于第一梯度以上。排在考生2后面的考生3和考生5就无缘C校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考录取规则之一:择优录取。同时也启示我们,填报时要参考目标学校的招生计划数、学校是否热门、竞争是否激烈。
考生3和考生5第一志愿落空了,他们接下来会被怎么录取呢?在第一志愿全部录取完后,第二志愿的录取开启。接下来看考生3的第二志愿(白色小人表示),很遗憾,他填报的F校也已经录满了,考生3依然没有着落。投档录取继续进行,下探到考生5时,他第二志愿填报的B校还没有录满,他如愿被录取。幸好,B校的招生计划在录取完第一、第二志愿后依然没有完成,在第三志愿从高到低录取时,终于和考生3迎来了“双向选择”。因此,虽然考生5比考生3成绩更低,但因为考生5在第二志愿填报了B校,因此他优先被录取,这就是中考录取的又一规则:志愿优先。
关注到“蓝色小人”的家长和考生可能有一个疑问,考生6在第六志愿才填的A校,而考生8在第一志愿就填了A校,为什么考生6优先被录取呢?这就是“梯度投档控制线”起到保护作用了。由于考生6在第一梯度,考生8在第二梯度,所以是先把上一梯度填报了A校的考生都录完,同时A校还没录满的前提下,才会开启下一梯度的录取,案例中的A校就是在第二梯度的第一志愿完成了招生。假设还没录满,就会像X校那样,开启下一志愿的录取。这就是中考录取的重要规则:梯度投档。所以,只要我们的志愿填报拉开合理的梯度,就能被处于下一梯度的学校“兜”住,所以说,“梯度线”也是考生们的“保护线”。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中考录取的规则,就是“梯度投档、志愿优先、择优录取”。
PART 3
看懂往年中考录取数据
如图,为三所中学2023年广州中考的录取数据,部分考生只关注到了录取最低分数,其实这是不够的,结合多个数值进行分析能让志愿填得更稳妥。下面将以举例的形式解释录取最低分数、最低分数同分序号、末尾考生志愿序号等数据含义,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案例1:2023年A校户籍生最低分数735分、末位考生志愿序号为1,说明第一志愿报考A校的学生中被录取的最低分是735分,“最低分数同分序号177”表明该被录取的学生在同是投档分数735分的所有学生中排位序号是第177位。
综合以上数据,考生可以知道,A校在2023年的中考招生中只录在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学生,中考成绩要求为735分,且同分序号在第177位以上。若A校多年的录取最低分在第一梯度线上且只录取到第一志愿,第二志愿报考该校极大概率难以被录取而造成志愿“浪费”,其他此类学校同理。
●案例2:2023年B校户籍生“最低分数675”表明第一志愿报考B校的学生中被录取的最低分是675分,“最低分数同分序号476”表明该被录取的学生在同是投档分数675分的所有学生中排位是第476位。“末位考生志愿序号3”代表B校录取的最后一位考生是第三志愿报考B校的,“末位考生分数700”表明第三志愿录取到700分便结束录取。
综合以上所有数据表明B校在第二梯度投档线上录到第三志愿700分完成计划。那么第一梯度线以上的考生可以用B校来保底,但第一梯度线以下的考生则要把B校放在前三志愿,且志愿号越往后所要求的分数越高。
●案例3:2023年C校户籍生“最低分数636”表明第一志愿报考C校被录取的学生最低分数是636分,且下探至第三梯度。“最低分数同分序号196”表明该被录取的学生在同是636分的学生中排序是196位,“末位考生志愿序号4”代表学校录取的最后一位学生是第四志愿填报C校的,“末位考生分数673分”表明C校在第三梯度第六志愿中录取到中考成绩673分即完成招生计划,2023年低于这个分数排位的学生第四志愿填报C校都没有被录取。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知道2023年中考成绩在636分以上的学生,只要前三志愿填报了C校,都能被录取,如果在第四志愿填报C校,则要求分数最低为673分。
录取控制分数线和学校录取最低分数有何区别?
录取控制分数线(事前设定)是用于投档录取时做限制条件的分数线,在投档录取前就已规定或划定。如,全市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普通高中第N梯度投档控制线、学校名额分配录取最低控制线、学校特长生项目和自主招生的录取控制线。
学校录取最低分数(事后产生)是在投档录取时,按照投档录取规定,对填报某所招生学校的全体考生根据志愿、中考成绩完成投档后产生的最低录取分数。学校录取最低分数是学校在某批次投档录取完成后自然产生的,是投档录取的结果,不是事先设定的。各学校往年录取最低分数详见“广州招考网—中考中招—历年分数”栏目。
PART 4
检查志愿梯度及排序是否合理
考生要明确,并不是志愿表上的每个志愿位置均需要填满,如果在前面的批次被其他学校录取,后面批次的意向学校将不再录取。填报需要检查的内容包括:
检查每个批次的第一志愿是否是自己的意向学校。同一批次各志愿间是否拉开了合理的梯度。
检查目标学校志愿前的批次中,有没有填写不想去的学校志愿。由于中考志愿按批次顺序录取,已被前一批次录取的学生将不再参加下一批次的投档录取,考生须特别留意。
检查保底学校是否稳妥,“保底”的择校同样要仔细研究、认真对待。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摄影:新快报记者 郭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