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育资源惠及34万学生和3.6万教师,全省中小学美育课开齐率达98%以上
全省中小学校基本实现开齐美育课程,开齐率达98%以上;珠三角地区在美育课程建设、投入、设置等方面达到了较为完善的水平……记者从近日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2024年度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实施近5年的广东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已有28所高校先后加入,共帮扶192所中小学,通过“大手拉小手”的1+N帮扶模式,覆盖、辐射受益学生达34万余人。
美育实践活动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
美育课程普及率大增、师资配备差距逐步缩短、乡村美育持续提质发展……会上,广东省教育厅特邀美育专家钟善金教授对2023年度全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调研情况进行了汇报。报告显示,目前广东省美育浸润行动已取得一定成效,全省中小学校已经基本实现了开足开齐美育课程,平均开齐率达98%以上。高校美育资源对口帮扶浸润粤东粤西粤北三个片区,覆盖14个地级市、192所中小学,并惠及34万学生和3.6万教师。
从钟善金具体总结的八大成效来看,全省已基本形成了“省-市-县-校”四级联动的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的美育实践活动机制。常规的音乐、美术类美育课程,全省各地区都已开设。书法、戏剧和舞蹈等其他类美育课程,珠三角地区基本开设;粤东地区部分开设;粤西和粤北地区少量开设。除此之外,特色(地方性)美育课程方面,珠三角地区已有部分开设,粤东、粤西和粤北也有个别开设。总体而言,全省中小学已基本实现了开齐美育课程,平均开齐率达98%以上。
与此同时,珠三角地区在美育课程建设、投入、设置等方面达到了较为完善的水平。如深圳、东莞等城区学校能够根据国家教材和学校实际情况编写校本教材,实现“人人会乐器”的目标。部分地区的美育课程依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校本美育课程。如汕尾地区学校结合了当地曲艺开展课程设计,惠州市龙门县学校也把当地“农民画”融合在艺术课程中。
值得一提的是,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美育师资配备差距逐步缩小,大部分学校已配备专职美育教师。全省中小学校的美育功能场所、设施设备逐步完善,东莞可园中学甚至为美育教学单独设立一栋教学楼。美育评价机制逐步推进;乡村美育持续提质发展,逐步形成以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为契机,破解区域、城乡学校美育发展失衡,有效助推广东省学校美育均衡发展。
“只雪中送炭,不锦上添花”,钟善金在会上表示,省教育厅自2019年实施高校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以来至今近五年,参与美育浸润工作的高校目前增加到28所。五年来,各大高校针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乡村中小学实施美育浸润,真正做到了雪中送炭。
强特色补短板 促进均衡发展
加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美育工作是广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提升中小学美育质量的创新之举。美育浸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调研报告显示,美育浸润计划存在如美育师资中专业结构不平衡、美育实践活动覆盖面不足、美育浸润高校与对口中小学校没有形成有效链接机制、帮扶项目内容单一周期性不足、粤西粤北地区美育师资配备不合理等问题。
报告建议,未来美育浸润计划行动中,要进一步强特色、补短板,助推全省中小学美育品牌发展与均衡发展。包括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加快建立大湾区学校美育协同发展机制,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全面学校美育新模式;挖掘岭南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学校美育特色新亮点;全面加强全省学校美育资源整合利用能力,挖掘潜力,多方联动,促进学校美育优质均衡发展。
案例1
●华南师范大学
立足地域文化特色 打造个性化帮扶
华南师范大学作为广东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牵头单位,以“高校-政府-学校”三方协同为运作机制,以“坚持育人为本、特色发展、协同推进”为基本原则,力促美育从校园“萌芽发枝”、在社会“开花结果”。
五年来,华南师大持续扩大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辐射面,在对口帮扶清远市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美育浸润教育帮扶模式。目前帮扶学校已达18所,对清远市连州市实行全覆盖。学校组建了一支由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的多专业、梯队式的优秀帮扶团队,建构音舞美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音乐、舞蹈、美术专业共有50名师生参与,共开展25门课程,完成76节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华南师范大学的课程立足地域文化特色,把瑶族文化融入课程内容,打造个性化帮扶。
案例2
●广州大学
建立美育工作站 扩大覆盖面
广州大学是广东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第一批入选高校。2023年,学校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相关要求,进一步深化实施“4+4”工作方案,关注教师美育素养提升、艺术实践普及、校园文化建设和美育教研成果总结,并调整对口帮扶学校,促进美育浸润均衡发展。
去年,广大共开展了37项活动,包括强师工程活动26场、校园文化2场、协同育人活动4场、专项课题研究3场、美育工作站专题活动2场。目前,各对口学校美育课程开出率均达到100%。各对口学校踊跃参加项目活动,校长、美育教师全员参与各项工作。除对口学校外,本项目的各项美育活动辐射汕尾市约60%美育教师。
广州大学还通过建立美育工作站,不断扩大美育浸润工作的覆盖面。团队通过深入走访汕尾市乡村薄弱学校,了解乡村学校美育教育需求,在2023年新增了海丰县海城镇第三中学、海丰县荣山小学、红海湾区田墘中心小学三个美育工作站,以此建立起纽带作用,解决距离带来的影响,形成长效机制,有效促进学校美育工作。
案例3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协助阳江中小学开设美育课程291门
作为省厅选定的2021年、2022年美育浸润计划实施高校和牵头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年浸润实践中,与对口浸润的阳江市教育局所辖中小学校群策群力,积极对接,围绕健全美育课程、提升师资水平、增强学生美育素养、营造美育氛围等重点任务展开工作。目前,顺德职院已协助阳江中小学校开设美育课程291门,成立美育社团196个,培训教师2.3万人次,覆盖中小学162所、学生13.2万人,阳江市美育育人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顺德职院健全浸润学校美育课程体系,共支持浸润学校开设书法、葫芦丝、竖笛等10门美育浸润课程,开展线上教学10次。参与美育课程教学的学生约3000人,辐射四所浸润中小学生10000人次以上。学院指导浸润学校成立民乐、合唱等艺术团,连续两年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50名师生赴阳江,开展健美操、舞蹈、器乐等8个社团合计超500个学时教学。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实习生 陈泳欣 通讯员 夏武杰
■图片: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