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4年6月7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组织举办的《中华医学杂志》第二届呼吸焦点论坛暨《抗新型冠状病毒小分子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下文简称“《共识》”)发布会在广州东方宾馆隆重召开。
《共识》在钟南山院士组织下,来自感染、重症、药学等领域的53位专家共同参与撰写,纳入国内已获批的7种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同时参考药物最新研究并考虑到我国特殊人群的实际特点,更贴近临床实际,明确简洁,具有科学性、透明性和适应性,为临床医生规范用药提供明确的指导意见。
凝聚《共识》规范抗新冠病毒用药
虽然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已正式实行“乙类乙管”,但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感染威胁全球健康的时代已经结束,而是进入一个新的防治阶段。
过去一年,我国对症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从2023年1月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以来的3种,迅速发展到有7种。
抗新冠病毒治疗当中,小分子药物在临床中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新冠疫情对人类的危害,降低住院患者死亡风险,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效果非常明确。
因此,在此背景下,钟南山院士组织专家编写了《共识》,具有重要意义。莅临参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院士表示:“钟院士领衔研发的原创性单药3CL蛋白酶抑制剂等新冠小分子抗病毒药既符合我国国情,又满足了临床实际需求。《共识》基于过去三年多来在临床抗新冠病毒药物方面的I期、II期、III期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等循证医学的证据总结出来的14条推荐意见,对于全国专家在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病人方面有较好指导作用,希望能在临床应用中规范化、合理地推广使用,为我们救治病人作贡献。”
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杨子峰教授对《抗型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解读时,重点阐述了老年人群、合并慢性疾病人群、肿瘤患者、孕妇、儿童等14种特殊人群用药推荐。
特殊人群用“来瑞特韦”抗新冠效果显著
《共识》发布的同时,钟南山院士通过视频致辞亦介绍了新冠小分子抗病毒药研发的新进展:“我国已获批7种抗新冠小分子药物基础上,还即将再获批一种,届时我国将有8种抗新冠小分子药物上市。”
钟院士介绍,我国已建立很好的抗击新冠疫情平台,快速实现了创新药物的转化、研发和批准,说明我国已经走在国际前面。“因此我们完全有资格撰写《抗新型冠状病毒小分子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这是目前针对新冠感染人群最多、推荐意见最全的一部共识,同时也是纳入抗新冠病毒药物最全的一部共识。特别是来瑞特韦作为单药3CL蛋白酶抑制剂,它通过基础研究发现能够附在3CL的靶点上差不多6个小时,比奈玛特韦的体内停留时间还要长。而且来瑞特韦不需要加‘附加药(利托那韦)’就能减少药物相互作用。这意味着高血压、高血脂甚至有些肿瘤病人使用单药将不受影响。”
目前,新冠病毒演变出最新变异株JN.1,钟院士表示,抗新冠小分子药物的研究还需要继续往前走,希望通过研究,能让抗新冠小分子药物从批准紧急使用转变成完全获批使用,惠及更多患者。
【共识简介】
由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组织国内呼吸、病毒学、感染、重症、急诊、药学等各领域专家撰写的《抗新型冠病毒小分子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在《中华医学杂志》正式发表。
《抗新型冠病毒小分子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并结合我国对新冠病毒的诊疗经验编写,由钟南山院士任专家组组长,王贵强教授、唐小平教授、杨子峰教授、李时悦教授、郑劲平教授、王明贵教授任专家组副组长,共计53位专家参与。《共识》的发表不仅可以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抗新冠病毒口服小分子药物的认识,同时为促进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在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建议。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斯璐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