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3月11日早上,贵州安顺市西秀区的安运司学校的教室里,孩子们坐在印有“广州南沙爱心捐赠”字样的崭新课桌椅前专心学习,“昨天换上这些新课桌,学生别提多高兴,学习更认真了。”校长胡绪祥看着孩子们满脸笑意。
社会帮扶是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的重要形式和助力。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安顺工作组西秀小组(下称“西秀小组”)积极落实“西秀所需,南沙所能”总体要求,以结对帮扶为抓手,联动多方社会资源,汇聚社会帮扶力量,南沙爱心涓涓不断注入,补短板,解民困,惠民生西秀,凝聚成为西秀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
“造血式”医疗帮扶
筑牢西秀群众健康屏障
在广州市南沙区的帮扶下,西秀医院的医疗技术、学科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人才培养全方位提升,西秀群众的健康屏障更加坚固,医疗卫生领域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
三年来,南沙区选派30名专家赴西秀区开展帮扶,包括5名挂职副院长,通过制度优化、流程改造和技术指导,助力西秀区人民医院建成国家级胸痛中心,实现24小时急性心梗救治绿色通道;西秀区妇幼保健院在妇产、影像等领域突破性发展,完成二级医院建设并确立专科发展方向。同时,西秀区60名骨干赴南沙进修,形成“引进来+走出去”的可持续人才培养模式。
帮扶团队聚焦技术革新与团队建设,推动西秀区实现51项医疗技术“零的突破”。南沙专家通过120余次手术带教、360余次教学查房,帮助当地独立开展心脏介入、宫颈锥切等高难度手术,使妇幼保健院摆脱无产科、外科手术的困境。口腔科、中医康复等专科从无到有,形成“大专科、小综合”发展格局,实现“带不走”的医疗团队建设目标。
来自南沙区万顷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温丽芳挂职西秀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她将耳穴治疗这项中医特色治疗方式带到西秀,解决了当地群众睡眠、高血压等多种常见问题,广受群众欢迎,还有群众送来锦旗,称赞她医术精湛,耳穴疗法效果好。在她的带动下,耳穴疗法已经成为西秀区妇幼中医院的新特色。
粤黔协作资金还加速西秀智慧医疗发展,2024年50万元协作资金支持“心电一张网”项目落地,构建医共体联动的胸痛救治网络,提升全区基层急诊救治能力,形成东西部协作的示范性成果亮点。
“管理+教学”双线帮扶
西秀教育迎高质量发展
教育也是群众最为关切的民生问题,也是东西部协作的重点内容。南沙西秀协作后,两地教育交流进一步强化,南沙区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注入西秀,成为西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南沙区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西秀区学校挂职支教,重点覆盖中小学及职业教育领域,形成“管理+教学”双线帮扶模式。西秀区同步选派教师赴南沙区跟岗学习,参与教研培训、名师工作室活动。
西秀区旧州中学教师冉丽表示,南沙一中地理教师邱建平到学校后,经常组织大家参与集体备课,传授情景式教学技巧,让课堂更生动;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大大提升教学水平;分享优质的教学课件,试题库等课件,让课堂内容更丰富。
西秀小组积极推动“校校结对”,南沙区31所优质学校与西秀区65所学校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关系,通过切实有效的交流活动,推动结对学校加速发展。如南沙华师附小与西秀区凤凰学校结对,通过云端教研、同步课堂等方式共享教育资源。南沙区职业院校与西秀区中专合作开设“订单班”,定向培养电商、旅游等专业人才,毕业生可推荐至粤港澳大湾区就业。两地教育部门还联合开发“非遗进校园”课程,引入广府文化与安顺地戏融合实践,增强文化交流。
在粤黔协作资金的帮扶下,西秀校园的基础设施也不断提升,改建了实验室,打造了劳动教育基地,完善了安全防控系统,改造了厕所环境……为西秀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现乡镇结对全覆盖
南沙爱心点亮西秀乡村
在推动医疗、教育协作帮扶的同时,西秀小组积极用好单位资源,推动南沙区1个东部村(社区)、2个企业、14个社会组织分别与西秀区17个乡镇(街道)19个村(社区)结对,实现乡镇结对全覆盖。2024年,南沙社会力量在西秀投入帮扶资金270多万元、捐赠125万多元物资,促进了西秀乡村发展。
去年8月,正值升学录取之际,在西秀小组的提前谋划组织下,南沙区政协、南沙区总工会、南沙区民革代表团一行赶赴西秀,对7个乡共计26名成绩优异的困难家庭学生开展了助学捐赠。双方代表还现场签署了为期三年的捐资助学协议,南沙区总工会、民革将按共捐赠约11万元资助符合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等条件的学生。
去年被北京理工大学理科实验班录取的王云(化名)是受助学生之一。她是东屯乡人,母亲患病无法工作,父亲务工,家有四姐妹,大姐在读研究生,二姐就业,她和三姐在读大学,经济压力比较大。“去年我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奖学金,基本凑齐了学费,但电脑、学习和生活用品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南沙区3000元的奖学金就像雪中送炭。”王云感激地说,“我会好好学习,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将来读研深造,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东屯乡分管教育工作的李永芬介绍,2024年南沙区企业和社会组织在教育上资助东屯乡12.45万元,惠及学生113人次,对于促进东屯乡基层教育发展意义重大。
在东屯乡党委书记张祥看来,教育帮扶的意义不止于此。他认为,把基层教育办好了,群众就能留下来发展,乡村更有发展动力。孩子们受到资助上了学,对社会、对家乡的感情就会更深,还能不断激励学弟学妹好好学习,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
这一次安顺市安运司学校的400套课桌椅得以换新,也离不开南沙区的社会帮扶力量。“当时我们调研看到孩子们在坑洼不平的课桌上写字,很是心疼,立即向后方单位发出倡议,南沙区农业农村局、南沙区总工会、南沙区民革很快就响应了。”西秀小组组长,西秀区委常委、副区长吴凤琴说。
在南沙涓涓爱心的浸润下,西秀的乡村颜值也不断刷新。新安街道董家庄的变化就是一个缩影。在南沙现代农业集团50万元资金的支持下,董家庄坑洼不平、污水横流的村道变得整洁干净,寂静的夜晚因路灯的完善增添了烟火气,监控安全系统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广场装上了健身器材、乒乓球桌、羽毛球,老人活动中心有了电暖炉、电视机、饮水机,陪伴小课堂里配上了投影仪、电脑……村居环境、基础设施实现了提档升级,群众幸福指数直线攀升。
七眼桥镇云峰屯堡是国家4A级景区,40多个明代屯堡构成的屯堡文化村落被列为世界吉尼斯之最。为了助力当地旅游发展,南沙工商联、南沙资产经营集团2023年捐赠78万元建设民宿梅家院子,还设置南沙文化展示室、修建南沙西秀“连心桥”,向游客展示粤黔情深;2024年,南沙工商联、南沙资产经营集团再捐赠95万元建设民宿李家院子。新快报记者看到,李家院子正在施工,规划8个房间,规模更大,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旅游配套,为云峰屯堡留下更多游客。
西秀小组表示,社会力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将继续积极争取和引聚更多省内外社会组织和项目资源,进一步发挥“结对帮扶”机制作用,通过精准对接需求,注重资源整合和效益发挥,确保社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取得实效,凝心聚力推动西秀全面振兴。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校对:冯卓盈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