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6月中旬,上护镇樟河村临近甬莞高速的一块空地上,上护镇“镇村小微产业园”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这是在深圳市对口帮扶陆河县工作组统筹下,驻汕尾市陆河县上护镇工作队(简称“工作队”)推动的又一个产业项目。
近三年来,工作队围绕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办好民生实事、增强党建引领等方面投入财政资金5917万元,筹集社会资金707.65万元,谋划帮扶项目98个,奋力推动上护镇高质量发展。日前,新快报记者走访看到,临近首轮三年帮扶收官之际,工作队依然奋战一线,上护镇镇村产业园、龙湖温泉度假山庄、护南水乡-游船项目等多个项目正同步推进。“工作没有结束,我们就要坚守岗位,把基础夯实得更牢固,为下一轮帮扶铺好路。”驻上护镇工作队队长张枭烈说。
再添高端精品酒店 为温泉产业注入新动能
汽车在上护镇护二村的长尾山上沿着宽阔平整的黑色柏油路蜿蜒上行,不一会儿,龙湖温泉度假山庄映入眼帘。没有高楼大厦,一座设计别致的平层小楼背山而立,这是酒店大堂,旁边是普通客房和联排套房,简洁的设计中透露出文化品味。“这是去年我们重点帮扶的精品温泉酒店项目,在上护镇众多温泉酒店中,档次可以排第二。”张枭烈说。
上护镇是粤东地区著名的温泉之乡,不仅吸引华发清泉谷项目落地,本地人也自发开办了众多温泉民宿,共同构成了陆河南部精品旅游路线的重要节点。围绕上护镇打造“生态旅游地、山水温泉镇”目标,推进温泉产业带建设是工作队的重要发力点。去年下半年,工作队推动引进企业建设的龙湖温泉度假山庄正式动工,今年春节期间,项目一期开始试运营,由帮扶资金建设的通往山庄的产业路也同步完工。
“龙湖温泉度假山庄项目契合了上护镇温泉产业发展需求,为上护镇温泉产业注入了新动能。”张枭烈说,此外,山庄紧挨陆河馨园两岸农民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将引进台湾精品水果,发展水果种植,开展多元经营。项目在创造一批就业岗位的同时,还可连续10年每年为当地村集体带来6万元收入,确保村集体稳定增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驻以来,工作队将上护镇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显著优势和宝贵财富,立足温泉、梯田等旅游资源,邀请上市设计公司来镇调研、对接深圳大型旅游企业参与当地文旅项目,协助镇政府连续举办“洋岭梯田节”,打造上护镇特色文旅“IP”,助力推进上护镇全域旅游开发。近三年,累计吸引游客25万人次,带动餐饮住宿营业收入300多万元。
发展农业托管服务 打造“自己的服务队伍”
在护南村的田间地头,一座白色小房子格外醒目,里面停放着两台旋耕机、一台联合收割机,这是护南村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队的库房。“有了这些机器,现在村里人种田收割不用到外面去请人了,价钱还比市场上优惠。”张枭烈笑着说。
建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队是推动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有效举措。在工作队的推动下,护南村党支部以村经济联合社为主体,筹资40万元(帮扶单位深圳市坪山区出资30万元、坪山街道办出资5万元,护南村委自筹5万元)创建了护南村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队(简称“服务队”), 购买旋耕机、收割机等农机设备3套,党支部组织了村干部、党员骨干、种植能手等15人加入服务队,专业开展耕地、收割、田间管理等生产环节托管服务。
此前,当地种田总是要请外地的托管服务队,成本比较高。“这支服务队的创立,最重要的是在党建引领下,组建了一支队伍,建立了一套制度,让这个项目区别于单纯的‘给钱给物’式帮扶,而是‘造血式’帮扶项目,把农业生产托管这个产业留在了当地,既服务群众,又创造了就业。”驻上护镇工作队队员李正勇兼任驻护南村第一书记,他向新快报记者介绍,该服务队收费低于市场价,收益主要作为村集体收入。
农业托管服务在当地十分紧俏,成立时间不长,护南村服务队就已名声在外。护南村党支部书记叶志江介绍,今年春耕期间,服务队在本村收入有6万多元,外村收入3万多元,预计全年收入突破10万元。他还透露,服务队也在考虑大米销售的问题,计划建设大米加工厂,逐步打造大米全产业链,激活农业产业价值。
“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讲,‘我们有了自己的服务队伍’。”张枭烈笑着补充说,有了服务队的贴心服务,种粮成本降低了,收益增加了,带动了当地村民的种粮积极性。
抓紧时间毫不松劲 产业项目全力推进
5月22日中午,护南村的河道旁,深圳市对口帮扶陆河县工作组组长、陆河县委常委、副县长钟伟业,陆河县国土局、林业局的工作人员以及上护镇和护南村干部开展现场办公,解决护南水乡-游船项目的用地问题。
护南水乡-游船项目是工作队推动当地发展温泉旅游产业的又一项目,项目引进汕尾锦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文旅产业公司合作发展旅游产业,总投资1.1亿元,计划沿护南河道发展稻田景观、水果采摘、观赏动物园、农家乐和温泉民宿等配套产业,推动建设乡村旅游特色村。
据介绍,项目去年底已经与深圳企业签约,此次现场办公要解决的是河道旁两块土地的用地性质问题。各方通过现场查看,确认了土地性质变更的可行性,达成一致意见,陆河县相关部门表示将加快审批流程,尽早落实。
“只要这块地落实了,就能开工建设。这里规划建设码头、游客中心和停车场。”李正勇介绍,护南水乡-游船项目采用“固定分红+浮动分红”模式,每年为村集体保底增收6万元,并根据项目收益情况追加浮动分红。项目同时也将带来一批就业岗位,扩展村民增收渠道。张枭烈说,“首轮帮扶的时间有限,我们不愿意等,想着尽可能多做一些工作,把基础打得更牢固,为下一轮帮扶铺好路。”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图片:邓迪
校对:冯卓盈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