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春耕,一罐罐汽油在潮利村田埂边“待命”,既满足着农机用油需求,又让对田里优质水稻灌注希望的村民倍感踏实。过去三年,茂名市鳌头镇在打造优质“米袋子”,倾力种好每一粒米,打响产业振兴一镇一业品牌,而从优质稻米种植到包装上市,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均一路护航。
据了解,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从2022年至2024年不遗余力地深度帮扶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累计通过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捐资122.74余万元,支持当地种好优质丝苗香米产业、抗洪救灾救助和乡村教育、文化振兴。该企业身体力行响应广东“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630扶贫济困日”活动,是“千企帮千镇”的生动写照。
帮扶到细节,打通产业“堵点”
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是广东省级水稻专业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在为稻米产业转型升级寻找突破口过程中,引来专门从事米制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强强联手,形成全国首个“加工型”专用水稻生产基地。如何用好加工资源,种好“一粒米”,打出特色差异化稻米产品品牌,就是工作队开展产业振兴的首要任务。
工作队为基地引进良种、良技、良法,加快撂荒地复耕,建设水稻大数据中心、示范种植基地等产业项目,推动水稻全产业链发展。产业发展路径虽然找准,但发展之初,却受到耕地基础设施落后影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组团帮扶单位,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把鳌头镇丝苗香米产业项目纳入公司重点打造的产业帮扶项目,不断打通产业振兴的“堵点”。
要想富先修路,2022年鳌头镇的复耕热潮中,在32.7万元捐资助力下,一条条机耕路拓宽计划纳入了该公司的帮扶重点。
据悉,此举只是帮扶缩影之一。还有购买柴油和种子用于春耕、完善水稻收割和烘干环节、制作设计包装打通上市渠道……可以说,一颗稻米从插秧,到出品包装,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都发挥所长,捐资促进、亲力亲为为各个重点环节“撑伞”。
渠相连、路相通……今年4月,鳌头镇全国首个“加工型”专用水稻生产基地内的春耕插秧已经基本完成。“近年修好了机耕路,能支持大型农机农具‘进场’春耕,现在种地,高效又快速。”一名村民对田间地头的机械作业赞不绝口。
当发展细节日趋完善,就相当于为产业“加油”。如今鳌头镇的规模化育秧工厂、粮食烘干厂、标准化粮仓等设施农业项目正加紧建设,助力打造鳌头镇“鳌鱼福地、稻花水乡”的新形象名片。
文化灌输力量,支撑乡村发展
在响应“千企帮千镇百千万工程”,践行社会责任路上,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亦注重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底蕴和精神价值,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力量。
在鳌头镇,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多次联合中国书法家协会举行书法作品助农公益义卖、儿童书法教育、送春联下乡等活动,义卖收入主要用于新农村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高质量文化振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文化、教育帮扶当中,一场“航天科普进校园”行动成为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崭新的尝试。
2022年4至6月期间,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团委依托驻茂名市鳌头镇工作队联合茂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在鳌头镇各中小学举办航空航天科普活动。公司捐赠4.54万元,先后在茂名市第四中学、鳌头镇中心小学举办“航天科普进校园,青春逐梦促振兴”教育帮扶主题活动。
体验航模、聆听“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故事、了解我国航空发展历史、制作橡筋动力滑翔机航模……“课堂结束后,孩子们在操场上自由放飞自己亲手组装的滑翔机模型,一个个小心灵中就此‘种’下远大梦想。”一名老师介绍。
时至当下,鳌头镇稻香飘飘,无论种水稻铺设“稻路”,还是在乡亲村民心中“种”下美好生活的理想种子,均是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用爱心履行企业服务社会的缩影,“我们履行驻粤央企责任担当,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该公司党委书记刘胜坚定地说。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校对:王萃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