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普普通通的“睡觉用品”——枕头,配上了纹样、图案,就具有了文化含义和社会功能。
7月10日,由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枕上添花——南越王博物院藏织绣枕顶专题展览”在王墓展区综合陈列楼三楼展出。展览精选200余件织绣枕顶藏品,从“织绣枕顶——布枕的发展与演变”“五彩斑斓——枕顶色彩的选择与搭配”“织金绣彩——枕顶的绣法与技艺”“枕上添花——枕顶绣的纹样及寓意”四个主题切入,对枕顶的发展、色彩、纹饰技艺以及纹样内涵进行展示说明,呈现了一幅枕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景图”。
枕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常见卧室寝具。从前,我国民间曾流行一种“布枕”:它不同于现代使用的流线型扁枕,而是以纺织制品缝制成长方柱六面体形;其“流行”时间,约为明清至20世纪中期。这是记者在展览现场所了解到的信息。
什么叫织绣枕顶?这种布枕具有稳定的长方体形状,为了塑造出这种效果,人们就需要采用质地较硬的多层布片等装裱枕头两端的顶面,同时,为了美观,开始在上面刺绣各种纹饰图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织绣枕顶”。
枕顶之色:织绣枕顶的布料与针线多选用红、黄、黑、白、青,是中国传统的用色基调,皆有其对应的象征意义:红色——繁荣、喜庆和热情;黄色——皇权、尊贵和丰收;黑色——沉稳、神秘和刚毅;白色——纯洁、高雅和哀伤;青色——希望、清新和宁静。
枕顶之纹:枕顶上的纹样以常见的元素符号表达人们的期望心愿,不同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样式,反映出民间普遍的价值取向。本次展出的纹样主要分成几大类:一、多子多福,以花卉、鸟兽为主(如石榴、凤鸟)。二、延年益寿类,多使用植物、鸟兽元素,如常见的桃、松柏、鹤。三、爱情婚姻类,有鸟兽、花卉、人物故事、几何图形等,“龙凤呈祥”即是常见的纹样。四、平安富贵类,多见鸟兽、花卉与花瓶的组合。五、诗文吉语或戏曲故事,为生活增添一丝文人意蕴。
枕顶绣,作为中国美术刺绣的一个种类,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
到了20世纪中后期,织绣枕顶逐步退出了生活实用场景。但是,枕上刺绣的传统得以保留,刺绣位置由原来方枕的侧面,转移到扁枕的正面。
今天,当我们凝视这些由多彩的纹样、精美的针法、丰富的图案构成的朴素而又精致的枕顶,不仅是单纯地凝视静止在展柜中的“它”,更是感受到当时人们每一个生活里的小期盼、小确幸。
值得一提的是,自1992年杨永德先生捐献收藏瓷枕以来,南越王博物院一直持续开展对枕类文物的收藏、研究,陆续入藏陶瓷、竹木等不同材质的枕和织绣枕顶藏品,至2019年馆藏枕类文物达700余件(套),时间上启唐宋,下至近代,数量众多、品类齐全。此次展出的200余件织绣枕顶藏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品类上,均为同类藏品专题展中的佼佼者,许多珍贵藏品更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在“枕上添花”展览现场,展陈团队设置了多项动态展示与互动项目。“五彩斑斓——枕顶色彩的选择与搭配”单元中采用短视频与图书相结合的形式为观众介绍中国传统色系,呼应单元枕顶色系主题,帮助观众理解枕顶、枕的色彩搭配效果与色彩的历史文化渊源;展厅内备有枕顶刺绣材料、工具,鼓励观众亲手参与制作织绣,体会枕顶织绣的技法。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通讯员 南越王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