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郑志辉报道 在推动精酿鲜啤平民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前的盒马,近期又接连上新,其中3款融入中式元素的精酿鲜啤(绿豆爽风味小麦啤酒、暖姜西打以及双柚拉格啤酒),售价低至9.9元/500ml。
另外,针对“专业啤酒爱好者”,盒马推出的浑浊IPA,采用了近年非常流行的西楚、夏洛两款啤酒花,售价也仅19.9元/升,同样频频爆卖断货。
最重要的是,坚持全程冷链运输,主打一个“和刚从发酵罐打出来一样好喝”,“鲜”发制人,一罐入魂。
据悉,自2017年开始,盒马已开始布局自由品牌精酿啤酒,先后推出常温精酿、精酿鲜啤、果味精酿鲜啤、“零系列”精酿鲜啤,以及今年的中式精酿鲜啤系列。每年都在尝试推出不同的创新口味,引领时下多样化的啤酒消费趋势。
同时,盒马也在不断整合和优化供应链,让原本小众的精酿在价格方面“走下神坛”。
数据显示,精酿啤酒销售在盒马啤酒类目的占比中已高达65%,其中精酿鲜啤占比达50%。颇具价格竞争力的新品,已经孵化出一批精酿“忠粉”。
啤酒“好喝”,不过一个“鲜”
鲜啤通常被视作高品质啤酒的代名词。传统的工业啤酒,会放置添加剂以寻求更长的保质期。而鲜啤,原料简单,味道纯正,同时采用低温发酵使酒体口感更细腻。
上海精酿协会会长林林告诉记者,依靠新鲜、独特的口味,国内近年走红的精酿酒吧的啤酒卖得很贵,可能50、80,甚至上百元一杯,“但并不是说它就值这么多钱,只是因为量少,追捧的人超过供给量,导致价格被炒得很高。”
“什么叫好的啤酒?不是生产出来好就是好,一定是到餐桌上依然好喝,像发酵罐打出来一样好喝才是好产品,”湖州特思拉啤酒公司董事长曹晖解释说,如果放到太阳下面晒10分钟,品质也肯定会发生很大变化,这是常识。
“在这个过程中,从生产到冷链物流,一直到盒马货架上面的冷柜保存,再到消费者手中,始终不‘断冷’,才能保证啤酒品质的稳定性。”曹晖表示,要做到这样其实很难,但在盒马的管理体制下,特思拉能保证任何一个时间节点都是合格的。
盒马采购寻源专家俪雯透露,盒马2021年开始做第一款1升的小麦白精酿,以“新鲜”为切入点,行业中首个将精酿做成0-8℃冷藏、28天保质期的锁鲜装,出来之后整个市场反响非常好,大家都觉得这款酒是好喝的酒,佐餐、自饮皆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发现,新鲜对啤酒来讲,非常重要”。
创新为先,今年主打“中式口味”
“精酿啤酒的可塑性更强,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啤酒的喜好和需求,也更加品质化,所以盒马从2020年开始自己做精酿产品。”俪雯表示,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消费者对啤酒的需求变得越发多样,例如:女性消费者偏爱“小甜水”;上班族日常喜欢用零糖、低醇啤酒做调剂;啤酒爱好者喜欢不同的酒花和风味等,传统的工业啤酒难以满足这些个性化的需求。
在推出了果味精酿系列并引发行业效仿之后,盒马开始尝试把中式元素与啤酒融合。
去年7月,盒马与其供应商特思拉合作推出了一款绿豆爽风味小麦啤酒,成为当年夏天的明星商品。这也让双方看到了“中式口味”啤酒的潜力。今年,在绿豆精酿的基础上,盒马又推出了双柚、暖姜两款新品,其中绿豆精酿7月销售同比去年增长224%。
俪雯表示,接下来盒马会持续洞察市场消费趋势,并不断推出创新单品,同时也会对经典商品进行升级和调整,让更多精酿爱好者买到高质价比的商品。
垂直供应链成型,口味、价格就敢为天下先
把精酿的价格打下来,是盒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自2020年以来,盒马不断整合原本“小而散”的鲜啤供应链。2023年,盒马与湖州特思拉啤酒有限公司开始深度合作,扩大特思拉的订单规模,打造一条精酿鲜啤的垂直供应链。
目前,盒马在售的来自特思拉的啤酒已经超过30款,占特思拉总产量的近40%。订单规模的增长,促使产品整体的成本降低了20%。随之,消费者也能感受到价格的不断走低,原本19.9元的德式小麦白啤酒,今年只要13.9元就能买到,而盒马还能保持稳定的毛利率。
曹晖表示:“做口味精酿最大的难点是量产。零售精酿和酒馆不同的是,研发和生产需要更强的确定性,这也是精酿啤酒和工业啤酒在生产端的差异,我们要先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商品,再去做研发和批量生产,这样才能保证在不断推出创新口味的同时,还能控制好商品的品质和成本,我们与盒马的深度合作能有效打破量产难题,让供应链变得更加稳定。”
林林认为,过去10年,世界啤酒行业风向已转向精酿,曾经高度同质化的工业啤酒已无法满足当下消费者的需求。但同时,近两年,消费者对啤酒质价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解决“精酿量产”的问题,成为当下精酿啤酒厂和渠道品牌共同面对的课题。盒马与特思拉的深度合作,就是一种破题的尝试,对啤酒行业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