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0月18日,2024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在佛山市南海樵山文化中心举行。大会以“氢能·全球绿色转型的未来”为主题,邀请国内外优秀的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共同探讨氢能发展新路径。大会内容包括开幕式、专题报告会、专题研讨会、“一带一路”氢能国际合作研讨会等。
大会开幕式上,佛山市委书记郑轲表示,接下来,佛山将进一步深化氢能产业沿链布局,构建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的产业生态圈,着力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千亿产业集群,力争再用15年,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氢能产业基地、创新高地。
计划到2025年底
在南海区范围共投放1.5万辆氢能两轮车
这是连续八届在南海举办的氢能产业盛会,现场大会及同期活动精彩纷呈,亮点不断。大会聚焦《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及各项配套政策的深化实施,探索氢能在新国际格局下引领全球绿色转型的广阔前景,重点围绕最新国际技术交流动态、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路径,以及产业链国际合作的深化策略,还有绿氢全球标准倡议等兼具前瞻性与务实性的主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讨论,并积极推动多边合作的落地生根。
大会现场邀请了两院院士及国际院士作专题报告,从科技创新层面对氢能产业发展与核心技术进行展望。而“一带一路”氢能国际合作研讨会,围绕“全球绿色转型中的氢能国际合作”这一核心议题,汇聚中外行业领袖,共同探索全球能源转型的新路径。
自2023年荣膺“中国氢能产业之都”以来,南海区全力推动氢能产业蓬勃发展,创造了多项“全国首个”“行业首创”。大会开幕式上,南海“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再次展现,推出多项全国领先的方案和项目。其中包括:《佛山市南海区氨氢供应体系建设规划方案》发布,开全国氨氢供应体系之先河。该方案致力于推动南海“1+8+N”的战略布局,精心构筑“区—镇—企”三级联动的氨氢供应网络,提升南海在国际氢能领域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为深入挖掘氢能的多样化应用场景,《佛山市南海区氢能两轮车产业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应运而生。方案计划到2025年底,在南海区范围共投放不低于1.5万辆氢能两轮车。此外,广湛氢能高速示范项目沿线加氢站建设正式启动,将加快广湛沿线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氢能圈的步伐。同时,共有十一个项目在现场完成了签约仪式,涵盖国际合作、基金股权投资、产业制造和氢能物流等多个方面,共同书写了氢能产业合作的新篇章。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南海号”全球艺术航海计划在大会上发布,是国内首个与氢能相结合的艺术活动。该活动以“可抵达的彼岸 - 氢能与全球艺术航海共谱新篇,携手探索并推动绿色零碳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促进氢能源的科技特性及应用潜力获得更广泛的关注,从而共同探索并推动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南海氢能产业计划投资规模超600亿元
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据了解,2022年3月国家氢能规划发布以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作为“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的佛山南海,经过多年培育发展,不仅在氢能领域构筑了最为全面的政策体系,还汇聚了最为密集的创新和人才资源,打造了最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并实现了氢能应用的广泛覆盖,行业影响力与日俱增。
“氢能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在致辞时表示,目前,南海依托佛山仙湖实验室、华南氢安全促进中心等产学研平台,引进院士项目超 20 个,连续举办两届仙湖科技大会,共吸引50多位院士齐聚南海。在氢能产业方面,南海区内共汇聚154家氢能企业和机构,计划投资规模超60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成为国内唯一具备燃料电池及系统8大关键零部件的县级区域,形成了完整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全产业链,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在氢能交通领域方面,南海区已推广应用氢能源汽车1165辆、氢能两轮车超1000辆;2024年已布局26座加氢站,其中建成15座加氢站,是国内商业化加氢站数量最多、加氢网络最完善的地区。
华南氢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蔡德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佛山要突破氢能规模应用,可以从加强加氢站建设、选址等方面展开探索。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巩建峰则认为,“目前加氢站的建设成本相较于加油站,投入较高。但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能够实现批量生产、复制,从而带动整个行业成本下降,那这个行业一定能得到大规模使用。”
首条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投产
可减少碳排放约2亿吨/年
氢能应用场景从以交通为主逐步向工业、电力、储能、农业、社区等领域拓展,为南海成为全国氢能产业的创新引领区提供有力支撑。大会上,一批南海氢能企业进行了新产品、新产线发布。“集团坚持环保20年,累计投入超5亿元。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的正式投产,将助力打通高温行业迈向碳中和的巨大障碍。”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表示,产线通过天然气掺氨比例燃烧、纯氨气燃烧的方式取代天然气燃料燃烧,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低碳乃至零碳工业窑炉。
随着技术逐步应用于佛山162条陶瓷板(砖)生产线,将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5万吨/年;若将本技术推广应用于广东全省的电厂、陶瓷、建材、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高温工业,按10%热值掺氨燃烧,可减少碳排放约2000万吨/年,纯氨100%燃烧,可减少碳排放约2亿吨/年,技术路径直接、减碳效果显著。
11月18日-20日,现场还同期举行第八届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展览会(CHFE2024)(下称展览会)、仙湖国际论坛、氢听剧场等活动。
(文、图/李艳 通讯员 南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