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60年前,华南第一所肿瘤医院在广州建成,翻开中国医学领域对抗、攻克癌症历史的重要一页篇章——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下称中肿)。10月29日,为庆祝建院60周年,中肿升级院史馆并举行揭幕仪式,揭开这所医院以担起肿瘤防治健康“守门人”为使命的一幕幕。
1964年3月,中肿的前身——华南肿瘤医院、中山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在党中央和国家的关心与支持下相继成立,前者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而后者是全国第三个肿瘤研究所,以“征服癌症 造福人类”为初心使命。
上世纪70年代,中肿排除万难、查根溯源,首次绘制广东鼻咽癌分布图,“鼻咽癌的防治研究”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上世纪80年代,医院探索四项改革措施,被誉为广东改革的典范,成为中国卫生界改革的一面旗帜。
上世纪90年代,中肿成功创建广东省首家“三甲”专科医院,发展全面提速。新世纪,科学规划院所合一,获批建立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肿发展进入新阶段。
近10年来,中肿在鼻咽癌、消化道肿瘤领域及转化研究、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8项,初步建成国内专科布局最全、服务规模最大、诊疗水平最高、综合实力国际一流的肿瘤学医教研基地。
2024年10月29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举行了升级落成后的院史馆揭幕仪式。中心领导,历任领导,建院第一批老教授、主任代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进院工作代表,业务科室主任、支部书记,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中心新员工、新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走进中肿院史馆,展架上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临床成就。既有上世纪50-70年代临床使用的直肠镜、上世纪90年代便携急救箱等医疗老物件陈列,又有医院更新换代的技术设备以及最新启用的人工智能技术、手术机器人等高端医疗器械,折射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巨变。“以前我们为了探索肿瘤、治疗肿瘤、攻克肿瘤,总是白天临床,晚上研读……”观展,翻开戎铁华教授宝贵的回忆,他是中心的老领导、肺癌/食管癌领域资深首席专家,更是中肿历史的奉献者和亲历者。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院长讲述了院史馆的建设立意、中肿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愿景:“院史馆不仅是一座记录中肿发展历程的殿堂,更是一部生动展现中肿精神风貌、文化传承与时代担当的史书。它承载着一代代中肿人的记忆与梦想,见证了中肿从创立到发展,再到如今成为行业标杆的辉煌历程。”
从建院初期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枝繁叶茂,中肿的发展凝聚着几代人的智慧与汗水,体现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中肿精神。对此,徐瑞华院长指出:“我们要知古鉴今,继往开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服务好国家战略大局,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肿瘤中心,为守护人民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斯璐 通讯员郑敏珊 赵现廷 郑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