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南沙街道于10月29日在南沙粤澳发展促进会服务中心举行传承与发展·南沙街道历史文脉探究研讨会。南沙区政府有关领导,各职能局相关领导,南沙街道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各村居代表、各专家、学者、商会代表、旅游推荐官以及群众代表等100余人参加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调研成果展与研讨会两大部分,综合展示了南沙街道历史文脉探究活动的调研成果,并邀请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南沙街道历史文脉传承与发展情况,为进一步赋能历史文脉与文旅发展建言献策。
据了解,在前期准备阶段,调研团队围绕南沙街道的历史文化脉络,实地调研走访了12个村落和社区,系统性地挖掘和梳理了南沙街道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后续历史文脉传承保护、联动文旅等,打下坚实基础。在成果展示区,领导嘉宾与市民游客穿梭于精心布置的展板之间,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详细了解南沙街道各村落与社区的珍贵文化遗产。研讨会播放了调研成果展示视频,全面展示了南沙街道的历史文脉特点。广东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系主任潘博成教授向全体与会者呈献了调研团队深入而详尽的调研成果。
研讨会邀请了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古遗址文化、海防文化、非遗民俗文化等专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强禄运用先进的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从多个层面细致解读南沙街道遗址群落的物质遗存,包括但不限于石器工具、陶器碎片、建筑遗迹等,从而勾勒出一幅跨越数千年时空的文化变迁画卷。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南沙虎门炮台管理所所长黄利平,基于其深厚的专业背景,深度剖析了蕉门水道在历朝历代中的防控管理体系与历史作用,尤其聚焦于其在海疆安全与水域管控方面的核心功能。国家一级作家、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曾应枫也展现了南沙街道丰富多彩的民俗信仰与节庆仪式,并探讨了文化遗产资源的活化利用可能性。本次研讨会还邀请到南沙街道金洲村村委负责人,分享南沙街道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中的开创之举及其历史意义,探讨如何将历史文化遗产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紧接着,地方历史学者麦胜天,以其独到的见解,引领我们走进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
南沙街道党工委主要领导指出,近年来,南沙街道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努力在城市更新、旧村改造中留住乡情乡愁,在环境提升、文体活动中融入乡愿乡俗。接下来,南沙街道将扎实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在保护利用中尽可能地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彰显历史价值,展现历史信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让南沙街道的文脉在新时期孕育出更丰富的时代内涵、迸发出更大的正能量。
南沙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欧阳健华表示,南沙街道具备了地理环境优越、历史底蕴深厚、勇立潮头、开放包容的品质和特色,希望南沙街道能进一步提炼好文化特色的核心价值,脚踏实地地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这些传统文化瑰宝,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在南沙区大力调结构促转型,调动一切资源拼经济、抓产业的大背景下,南沙街道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将辖内文脉梳理好、传承好、弘扬好、传播好。接下来,南沙街道将通过历史文脉的挖掘整理、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文旅线路的精心规划、文体旅商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文化资源、文化力量融入到经济发展中,融入到中心城区和活力之城的建设中,融入到干事创业的激情与热潮中,进一步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采写:新快报记者 林钢威 通讯员 区翼旗、南沙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党建和组织人事办公室
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