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到白雾台景区静养的珠三角游客日益增多,附近马陂村空置的房屋为发展民宿、农家乐,乃至与桔子小镇等景点串珠成链发展提供了可能;这两年引进的高端锦鲤养殖行业,不但盘活了零散的鱼池资源,还有望带动更多农户一起养殖致富……
日前,新快报记者走访了解到,佛山市禅城区驻肇庆四会市下茆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下茆镇工作队”)进驻三个多月来,经过广泛调研,深度谋划,已基本确定了未来三年的帮扶思路:利用可用资源,因地制宜深挖农文旅产业潜力,强化联农带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因地制宜
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第二轮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由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牵头,会同佛山市禅城区人大办公室、佛山市禅城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佛山市禅城区妇女联合会共同推进。
今年7月进驻以来,第二轮工作队对下茆镇进行了广泛调研。“下茆镇在产业发展中既有不少制约和短板,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驻下茆镇工作队队长张伟德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下茆镇属偏工业发展的非中心镇,但是土地指标少成为一大制约;在农业方面,下茆镇大部分为生态公益林而且邻近饮用水源保护区,连片可耕种土地少、不少耕地属低洼地容易受水浸,这都制约了规模化农业的发展。虽有短板,但下茆镇的优势也很明显,那就是生态环境好,文旅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在上一轮的帮扶下,产业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我们将在巩固上一轮帮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可利用的资源,深挖发展潜力。”张伟德说,将循序渐进引入、支持适合下茆发展的产业,联农带农,兴镇强村富民。其中,将瞄准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发展战略以及林下经济的当口,在不影响生态的情况下,计划引入佛山著名的沙口笋产业到下茆镇发展。
位于下茆工业区的广东省生升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蔬菜种植、肥料生产、土壤与肥料的复混加工、生物有机肥料研发等的公司,在公司的基地里,一批番茄苗、玉米苗、西瓜苗在不同营养土的滋润下长出了几厘米长的幼苗。公司负责人之一韩东鹏告诉新快报记者,公司根据科研的成果培育各种幼苗,然后把优质种苗提供给农户,并通过提供技术和科学管护方案来提高农作物生长质量。在渔云村,该公司还有连片100多亩的水稻集中育秧项目,用来服务当地水稻高质量发展。
生升农业公司的产品远销全国,每年产值数千万元,不但对当地农户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也带动了近一百名劳动力的就业。该公司的发展模式也引起了两轮工作队的关注,去年底,下茆镇政府和驻下茆镇工作队在这里挂牌“乡村振兴车间”,第二轮工作队也多次过来调研,探讨共同推动下茆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农文旅融合将景区串珠成链,做好“清心养肺”品牌
白雾台是四会古迹“三台”之一,位于下茆镇马陂村公婆山脚下,历代都是旅游胜地。去年,民间文学“白雾台传说”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走进群山绿树怀抱中的白雾台景区,犹如氧吧般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景区门口停着不少广州、佛山、深圳等地牌照的车辆。
白雾台景区的志愿者告诉新快报记者,每个月都有不少来自珠三角的人士过来这里游玩、静养修身,但是游客们反映最大的问题是附近居住不便且缺乏休闲项目。针对此前白雾台管理方提出的住宿短板,驻下茆镇工作队对周边进行了走访调研,发现附近的马陂村留守居住的大都为老年人,空置房屋较多,有很大的改造空间。随后,工作队与马陂村“两委”干部进行了座谈,就该村基础设施完善、项目规模、土地利用、政策支持及金融助力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我们希望借助邻近白雾台景区的优势,把民宿、农家乐、农耕文化等都充分发挥起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张伟德表示。
在下茆镇南部片区,桔子小镇景区、悦耕园等项目经过近几年的打造,已初具规模。依山傍水而建的桔子小镇,砂糖桔种植、水产养殖基地、农耕体验、水上乐园、儿童游乐天地、花海等设施一应俱全,已发展成为以农业产业(四会砂糖桔)为主导,集度假、农业观光、餐饮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悦耕园教育实践基地也是一个集研学+亲子+文创+旅游+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田园综合体项目。两大园区每年都吸引了不少人流的到访。
驻下茆镇工作队表示,下一步希望把桔子小镇景区、悦耕园、白雾台古寺等旅游景点串珠成链,引导各景点以及周边地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重点解决游客到来后逛什么、玩什么、吃什么、住什么等问题,把养生休闲类的文旅项目充分发展起来,打好“清心养肺”品牌,带动经济发展。
强化联农带农辅助壮大锦鲤产业,进一步兴村富民
“人要美容,鱼也要美容。鱼养美了,一条能卖几百甚至几千元。”在石罗村锦鲤生产养殖示范基地,两名工人正手持刮刀,小心翼翼地为锦鲤“做美容手术”。
该基地是最近两年工作队引进来的项目。继续留任帮扶的工作队老队员徐兆良告诉新快报记者,据此前了解的情况,基地一年孵养育苗多达数百万尾,经过层层精挑细选,部分精品可直接上市。该基地的引进既解决了企业场地发展需要,又盘活了当地闲置鱼塘资源,同时促进了村集体和农户增收,带动了周边二三十人灵活或者固定就业。张伟德表示,工作队有计划投入部分帮扶资金,帮扶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直播带货,带动村集体进一步增收。
石罗村锦鲤生产养殖示范基地的顺利投产,也带动了其他同行的加入。佛山的锦鲤商家黄惠岗今年5月在上茆村跟农户租了50亩鱼塘养殖锦鲤,每亩租金800元。他透露说,他们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从事锦鲤行业,与普通水产养殖不同,从事锦鲤行业定价相对比较主动。不同的两条鱼,价格可能相差上万倍,最好的极品鱼可以卖出几十万元一尾。他透露说,养殖锦鲤技术含量很高,门槛很高,下一步考虑带动拥有鱼塘的农户合作养殖单色鱼等较简单的鱼种,共同做大产业。
驻下茆镇工作队表示,在未来三年里,将一步一个脚印,因地制宜为下茆镇找到更多适合本地发展的项目,进一步巩固、提升、创新,壮大镇域经济,带动更多村集体和村民增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 迪
校对:蔡佳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