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2月5日下午,南沙区城市管理局调研组先后到港湾街道、珠江街道调研南沙湾枢纽“资源循环利用”示范物业居住区和南沙枢纽“绿色低碳”示范社区创建情况,港湾街道办和珠江街道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首先到港湾街道“资源循环利用”示范物业居住区——中交蓝色海湾进行实地调研。小区入口处“欢迎来到垃圾分类主题小区” 垃圾分类标识设置引人注目。小区内部分设3个误时投放点、1个定时投放点分别对应四个分类主题,各具特色。整个小区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宣传氛围浓厚。
随后,调研组前往珠江街道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实地调研,珠江街道在泰安社区提升打造南沙枢纽内首座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展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科普分类知识,增强生活垃圾分类普及程度。通过喷涂、涂画的方式对文化广场、丽雅花园共3个投放点外观进行优化提升。
调研组对港湾街道和珠江街道的两个示范区创建工作予充分肯定。同时强调,生活垃圾分类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既要坚持多方协作、上下联动,又要久久为功;既要创示范,又要提质增资;既要看到问题,又要坚定信心。
要强化系统谋划。要聚焦示范物业居住区“资源循环利用”、示范社区“绿色低碳”和示范校园区“环保低碳”三个创建目标,不断提升硬件设施建设和管养水平,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对生活源可回收物“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低碳和环保低碳”工作机制再加强、再深化、再创新。
要深化“两网融合”。要深研《广州市购买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服务办法》《广州市生活源可回收物回收工作方案》《南沙区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行动方案》等文件要求,因地制宜建设回收点、暂存点和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收集点、大件垃圾拆解中心。探索引进、培育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着力处理废玻璃、废木质、废塑料、废纸、废钢铁、废旧纺织物、废旧电子电器等重点品类可回收物,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聚规范发展。探索生活源可回收物“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低碳和环保低碳”的不同模式、不同路径及定点存放、集约收运、集中拆解的全链条运营体系。
要开展信息化合作。扩大“穗回收”等信息化平台应用场景,主动加强平台与回收企业的合作,建立“线上下单+线下回收”对接服务机制,构建绿色、高效、便民的社区回收模式。同时,整合社区回收力量,引导环卫工人、保洁人员、社区回收人员共同参与社区回收,吸纳整合各类回收主体,统一服务标准,规范社区回收行为。
要总结推广经验。逐步推进厢房式投放(收集)点建设,为可回收物暂存提供场所,减少可回收物落地对投放环境的影响。大力推广垃圾分类主题居住区、主题公园、主题校园创建工作,擦亮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区“南沙名片”。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