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群众遇到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扫二维码实现“码上说”“马上办”;人大代表发现问题,可以通过“代表随手拍”反映;遇到存在争议的问题,代表联络站召集各方议事当场解决……
近年来,广东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推进代表联络站“三化”建设,成效显著,一个个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代表和群众信赖的“民意窗、连心桥、宣传站、大课堂、监督岗”,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经验。
建好阵地 打通联系群众 “最后一公里”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听取民情、汇聚民意的重要平台,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的统筹推动和规范指导下,全省共建成代表联络站12621个,基本建成以乡镇(街道)中心联络站为主要阵地,辐射带动村(居)、特色行业、产业园区、省际边界、重点项目等联络站为基本阵地的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体系,联系服务群众“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联络站集群。全省各地结合实际先后出台了工作职责流程、信息公示、接待群众、走访选民、视察调研、学习培训、履职台账管理、进站活动考核等制度,覆盖了联络站工作各个环节,切实打通了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
广东人大常委会组织评选出首批人大代表联络站示范站。
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方面,广东努力向数字赋能提升,依托“数字人大”平台加速推进网上代表联络站建设,打造联系服务群众“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联络站集群。
走进广州市任何一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群众有什么急难愁盼问题,随时都可以扫码反映问题。2023年3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对全市604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编号赋码,赋予每个代表联络站一个编号、一个二维码,全市72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编组进站,群众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在线找代表、提意见。代表和联络站在线“接单”后闭环办理,确保群众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码上说”“码上办”在广州全市得到推广。
各地在联络站建设上积极提升硬件设施。如珠海市香洲区湾仔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建成了总面积1200余平方米,包含接待、展示、宣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同时建立了每周一次“相约周二”代表接待群众活动、每月一次代表直播活动、每两月一次民情民意通报会等“八个一”制度,形成了“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
珠海市香洲区湾仔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人大代表接待群众。
不少联络站因地制宜,邀请专业的人大代表进驻更好履职。如茂名高州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荔枝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选择在荔枝种植采摘、品种改良、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物流保鲜、品牌打造全链条上的省、市、县、镇人大代表共60名进驻联络站。组织代表围绕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倾听群众呼声、助推“百千万工程”头号工程走深走实。
多元融合 凝聚社情民意推进基层治理
为了落实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提出的“代表发挥作用要嵌入基层治理体系中”的要求,省人大常委会指导各地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功能上努力向多元融合上不断拓展,积极开展民情直通车、民生实事票选、代表议事会等凝聚社情民意“最大公约数”的基层治理创新活动,支持和推动代表联络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预算审查基层联系点等各工作领域基层站点融合建设,发挥合力。
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道东晖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成立于2013年8月,按照“六有”(有场地、有人员、有经费、有制度、有设备、有活动)标准建设,服务周围7个社区6.3万居民。作为广州市十大优秀人大代表联络站之一,该联络站在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诸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如“平时+夜间+周末+云接待”全天候联系群众模式、“代表随手拍”、人大代表与选民群众共同票选监督民生微实事、街道代表议事会、聘任民情联络员队伍等等。
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道东晖片区人大联络站按六有标准建设,成为广东首批示范站。
此前,天府路小学少先队通过该联络站反映,附近地铁施工围蔽占用励学街部分道路,叠加机动车违停、环卫车进出清运,上下学高峰出现了安全隐患。对此,天河区人大代表东晖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王进宏通过代表随手拍反映问题。人大天园街道工委立即召开专题议事会,召集区、街职能部门、社区、天府路小学负责人及学生、周边小区物业、居民群众等近20人议事,很快就通过调整环卫车清运时间等解决难题。
近年来,东晖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解决了老旧小区微改造、无物业管理小区加装电梯后期管养、家庭养老床位改造、城中村依法用电等一系列民生急事难事,稳稳托起了社区群众“大幸福”。
示范推广 驱动各地联络站提质增效
为了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3份指导性文件,2023年组织开展了第六届全省县乡人大工作暨首批人大代表联络站示范站建设创新案例征集活动,评选出包括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道东晖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内的15个示范站,示范带动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提升质量和水平,努力驱动各地人大代表联络站提质增效。这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也成为广东在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三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具体表现。
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道东晖片区人大联络站站长王进宏进行随手拍。
如汕头市龙湖区金霞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推动联络站从“重建设”升级到“重使用”,全过程人民民主影响更深入人心;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采取“站办合一”模式,不断推动代表联络站建设提质增效;惠州市惠城区桥东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围绕建设五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基层人大代表日常履职新途径、新方式;东莞市东城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以“三化”建设为根、以“六好”标准为基,不断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迭代升级,将人大“触角”直抵最基层……
“老百姓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是怎么推进?有诉求找人大代表该怎么办?”今年10月15日,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中学50多名师生代表走进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真实“感知”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感知”的形式赢得了大家的好评。当前,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正率先推动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点”,通过代表接待日、二维码平台、邀请参观、研学感知等七种感知形式,推动人大工作更“可感”、基层民主更“可触”、群众幸福更“可及”。
展望未来,群众身边一个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小阵地”将不断优化、打响品牌,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连心桥,通过人大代表及时、有效的履职,不断释放出“大能量”,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深入人心。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