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深圳市总工会创新推出“圆梦计划”学历教育帮扶项目,通过工会资助圆职工大学梦。如今,“圆梦计划”已建立起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圆梦架构”,多层次、多样化、普惠制的职工教育品牌内涵得以丰富。
17年来,深圳市总工会打造的“没有围墙的工会大学校”正不断畅通职工成长成才渠道,为数万名职工求学圆梦插上翅膀。
构建“1+20+100”产业工人培训阵地网络
职工在哪里,职工教育就办到哪里。秉持着这样的理念,职工教育在深圳“处处生花”。深圳市总工会大力构建广泛覆盖全市职工的“1+20+100”产业工人培训阵地网络,以深圳市职工继续教育学院为主阵地,在全市各区、行业领军企业建设20个深圳工会产业工人实训工场,在各区、部分重点企业建设100个深圳工会产业工人培训中心,为职工打造“一小时学习生活圈”。
目前,深圳已在宝安区、龙华区等6区投入职业教育资源,分别建设了智能制造、智能建筑、信息技术、轨道交通等8个深圳工会产业工人实训工厂,搭建产业工人培养共建共享平台,服务周边大中小企业职工的岗前技能培训,转岗就业和学历继续教育。在规模企业、工业园区等外来工聚集地,建设了63个服务产业工人学历和技能提升的深圳工会产业工人培训中心。深圳市总工会宣传教育和网络工作部部长林秋瑜表示,计划在明年底完成“1+20+100”的建设目标。
线下培训如火如荼,线上培训高效便利。深圳市总工会推进“互联网+职工教育”,积极打造“7*24”小时产业工人线上培训平台——深圳市职业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平台集职工教育项目、各级工会、企业职工、师资专家、数字化课程等资源于一体,实现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素质教育等全业务流程数字化、智能化处理。“我们平台现有在线数字化课程1264门,视频8774个,近几年累计开展线上培训3765场,这里有丰富的线上资源提供给企业职工,随时随地开展个性化学习。”深圳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市职工继续教育学院)校长郑光永表示。
建立健全“双职教育”协同发展机制
当前,深圳市总工会正着手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双职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深圳市职工继续教育学院作为主阵地,成立跨专业、跨类型教育的教学管理组织,统筹职业教育和职工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实施产业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建设职业教育支撑下的职工教育项目库、师资库、企业库、课程库和职工教育市场化运作机制,打造“培训、竞赛、荣誉、传承”人才培养全链条模式,推动教育链向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创新链延伸。
为加强工会对产业工人教育和培训的统筹,高效整合各类职工教育培训资源,深圳市总工会将紧紧围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建设培养高水平、高技能产业工人的新型职工教育阵地,不断提升产业工人综合素质。
为深圳培养大批高素质产业人才
多年来,深圳市总工会通过一系列职工教育工作和“圆梦计划”,为深圳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产业人才,为中国特色职工教育贡献“圆梦”经验。
截至目前,深圳市总工会累计帮助29556名职工圆了“大学梦”;推动80余万名农民工成长为初级产业工人、10余万名初级产业工人成长为中高级产业技术工人;为企业培训14万余名班组长和2万余名质量管理人才;为3500余家企业开展9000场素质教育讲座,受惠职工超200万人;为深圳培养了120余名国家和省市劳模工匠、技术能手等荣誉获得者。
未来,深圳市总工会将在构建覆盖全市的产业工人培训体系,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职工成长成才生态体系中,真正实现职工梦想触手可及。
采写:新快报记者 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