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张建好是广州市天河区杨箕村原村委会主任、党总支书记、村经济股份联社董事长,八、九届省人大代表。作为全国第一个亿元村、第一个农村股份合作社的带头人,她的日常工作十分繁重,但她履职期间始终把人民的要求放在心上,坚持为民发声,提出的多个议案和建议受到重视和采纳,对杨箕村乃至广州市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今,年过七旬的张建好虽然有些腿脚不便,但精神依然矍铄,回忆起履职人大的岁月,她的眼神更加明亮:“人大代表的身份非常难得,人民选你当代表,你就要重视这个身份,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讲话,为人民排忧解难。”
把履职和本职岗位相融合
张建好28岁时就被选为杨箕村村党支部书记,后又兼任村长。为了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她以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胸怀,不断学习奋发图强的魄力,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带领杨箕人三次创业,实现了从穷困村到全国首个亿元村的跨越式的大发展。作为村带头人,她十分关注农村问题,将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和做好本职岗位工作相融合,为农村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从1985年起,广州市政府陆续征用包括天河区八、九条自然村在内的几千亩土地,来规划兴建珠江新城,1990年,杨箕村的650亩土地全部被征用。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民的生活怎么办?农民何去何从?对此,张建好向广州市政府提出建议,留出部分土地给农民自己发展。在她的建议下,市政府在珠江新城规划地中留下12%土地给杨箕村自行发展,村民的生活有了保障,村集体也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此后,张建好又提出到外地征地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议案,得到市政府批准后,杨箕村在增城、黄埔征地350亩,兴建厂房后引来投资商开办企业,不仅为杨箕村再造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开创出一条异地征地办企业,发展高科技农业的发展新路子。
随着广州城市化发展,广州在上世纪90年代推行了一系列的“城中村”改造,原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变成了公司,村民变成了居民,这一改变当然是社会进步,但转换过程中却难免出现种种尴尬。“当时的近郊农村变得‘四不象’,村民不能像城市居民一样买社保、医保,没有社会保障,村民们对此都十分不解和困惑。”张建好说。带着村民的期盼,张建好多次到白云区三元里、海珠区、天河区等近郊农村实地考察,并联系当地的人大代表一起研究,连续几年提出关于解决近郊农村居民购买社保和医保的议案,最终广州市社保局下基层调研后,这一议案获得了采纳,农村居民可以购买农保,在村经济联合社工作的职工可以购买社保和医保。
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张建好也十分关注精神文明建设。她根据杨箕村总结出来的经验,针对当前各地农村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关于解决农村就业出路》的议案,就如何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被征地后农村的社会竟争能力,避免做“二世祖”等问题,提出见解和建议。议案提及的问题对农村工作关系重大,得到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把提高农民素质定为“文明村”重要之—。
为群众服务不分大小事
实际上,张建好从十几岁就开始担任镇人大代表,她曾是沙河镇人大副主席,第2、3、4、5届天河区人大常委会委员,1993年担任省八届人大代表,1998年连任省九届人大代表。在每年召开的各级人大会议上,张建好都就治安、交通、新城区设置配套等热点问题直抒己见,提出的提案曾获得优秀提案奖、最佳提案奖。
多年前,沙河镇岑村村民长期饮用井水,不方便也不卫生,但建水塔、铺水管工程量大,费用高,饮水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张建好联同镇人大代表到该村了解情况后,牵头在天河区人大会议上提出《关于解决岑村村民饮用自来水问题》的议案,引起区政府高度重视。后来,由区政府拔款、市政府财政支持,附近的农科所及华工、华农等院校参与集资,共筹措一千多万元。资金到位后,岑村自来水项目很快启动,困扰岑村人的“饮水难”终于得以解决。
民生无小事。对张建好来说,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就是她关注的焦点。沙河镇渔沙坦村离龙洞村3公里,一直未通公交,村民连同当时广州凤凰牛奶公司奶牛场的职工,以及附近大、中、小学校学生超过一万人出行受影响,张建好发动其他代表联名提出村民搭公交难的议案, 1997年1月8日,84路A线正式通到村委会门口。中山一路立交处曾是“水浸黑点”,即使是下小雨,那里也必定变成“小池塘”,群众呼声很大,张建好实地调研后牵头提出议案,相关部门采纳后迅速进行整治,这处“水浸黑点”成为历史。中山一路杨箕村路口曾没有红绿灯,群众过马路十分惊险,车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张建好实地调研后提交相关议案,引起交通部门重视,很快就在杨箕路口装上了红绿灯,为群众交通安全补上了漏洞。
多年的人大代表履职经历,张建好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有很多,其中有一件尤为特别,令她印象深刻。担任省八届人大代表时,张建好是农业组组长,讨论议案时,城建组一个环保系统的代表反映环卫工人受歧视,甚至有工友在工作时被人打过。“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环境难以想象。”张建好说。她牵头与工业组、城建组一起提交了关于提高环卫工人社会地位的议案,建议提高环卫工人待遇,设立环卫工人节,倡导营造“劳动最光荣”的社会正能量氛围。这一提议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广州市将10月26日设定为广州市环卫工人节。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热心为群众办事。”张建好深知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如何担好担稳这份责任?张建好强调,“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