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从广州大学获悉,近日,由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主办,广州心理健康与智能干预研究中心与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联合承办,“广州心理健康与智能干预研究中心2024年学术年会暨穗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研讨会”在广州大学召开。会上,广州心理健康与智能干预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服务湾区 广州心理健康与智能干预研究中心揭牌
本次会议以“家庭赋能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为主题,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穗港两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促进策略。本次研讨会不仅汇聚了来自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学者,还吸引了心理健康教育一线教师、其他社会心理服务人士参与,共同探讨如何更科学地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研讨会特邀专家学者们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不断总结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化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解,立足于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出更多切实可行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实践方案。
在穗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研讨会上,穗港两地专家学者围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展开交流、分享经验。广州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社科处处长张延平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广州大学近年来在社科领域的工作进展和显著成效。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麻彦坤教授强调,广州大学心理学科围绕心理健康尤其是发达地区民众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了有组织的科学研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广州市心理学会会长杨文登教授鼓励多方力量协同合作,共同探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路径。
研讨会上,广州心理健康与智能干预研究中心(简称“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该研究中心由广州心理健康与智能干预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聂衍刚教授牵头成立,也获批成为第七轮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研究中心由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等学科近20名科研人员组成,在广州大学大数据/认知科学与智慧教育交叉创新平台支撑下,主攻“心理健康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心理健康的智能测评与干预”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三个研究方向。
家庭教养双维优化 “质”“量”兼修护航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会上多位专家多角度的学术报告内容丰富精彩,前瞻性强,在线上线下引发热烈讨论。此次研讨会还组织了多个硕博论坛,重点围绕家庭冲突与育儿、家庭环境与青少年自我控制、青少年网络心理等主题展开学术分享。
大会的研讨揭示了多项父母教养、祖辈教养与孩子心理健康结果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教养以及祖辈教养的参与度,即“量”并非越高越好。事实上,仅仅考虑教养的“量”时,祖辈教养参与的量越多,儿童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越差。综合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从改善家庭教养角度而言,在提高教养的“量”的同时,更要注重改善教养的“质”。例如,改变父母以及祖父母的教养方式,多向孩子表达温暖和爱意,促进亲子关系的亲密度和信任度。良好的教养方式能够提高孩子对父母教导的开放性和接受度,增强父母教导的有效性,并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闭幕式上,香港教育大学代表陶思思博士在致闭幕词中,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要意义,指出探索如何结合大湾区高校力量、发挥各校优势把心理学研究做好,是心理学科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穗港两地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合作交流,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也为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相关工作行动奠定了基础,彰显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担当。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通讯员 广大宣
图片: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