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学村超经验、听创业故事、交流探讨……11月17日-20日,2024年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农业经理人)培育项目现场教学活动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举行。近百名学员走进榕江的巾帼创业基地、贵州村超赛场、农文旅融合项目等实地学习调研、深入交流,在生动的“走读”中拓宽视野、联络感情、寻求合作机会。活动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妇女联合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承办。
●走进榕江
当地姐妹高歌欢迎学员
榕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县,其中榕江的“三宝侗寨”是全国侗族人口居住最密集的地区,被誉为“天下第一侗寨”。值得一提的是,榕江还是火遍全国的“贵州村超”的举办地。
11月17日,学员们刚抵达榕江高铁站就受到了热情欢迎。在榕江县妇联的精心组织下,身穿民族盛装的侗族姐妹们高歌欢迎学员们的到来。
新快报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2024年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农业经理人)培育项目是我省为了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而开展的重要项目,参与学员近百名,其中约50名广东省农业经理人巾帼培训班学员由广东省妇联在全省各地招募。此前,近百名学员已进行专业的理论授课。“这次带着学员来到贵州开展现场教学,是希望让学员们更好地开拓视野,与当地的职业经理人深入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寻找合作新机遇。”华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学习典型
巾帼创业实例带来启发
系列现场教学活动从深入了解榕江当地巾帼创业典型开始。
11月18日,学员们走进榕江县栽麻镇丰登村,参观了巾帼创业模范杨成兰经过多年努力创立的贵州村超非遗蓝染侗布研学基地。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杨成兰是丰登村走出来的大学生,走出大山工作后又毅然返乡创业,带着之前的脱贫户们成立了榕江县倚山人传统织染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慢慢发展成一个集蜡染、植物染、织布、农耕体验、研学、民宿旅游为一体的文化空间和草木染研发基地,其产品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等渠道远销海外。织染事业的发展,让更多村民尤其是农村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在现场,学员们饶有兴趣地参观了自产棉花、染色草本、植物染制作车间以及多种多样的蓝染产品等。了解到合作社联农带农情况后,有巾帼培训班的女企业家当场扫码,购买了手提袋、丝巾等产品,以实际行动消费帮扶。
“看,那边是用机器种的,这边是用人工种的,明年4月份左右,这些油菜花就盛开了。”在榕江县车江大坝油菜种植基地,巾帼致富带头人姚本仙边带着学员们参观边介绍说,她承包的约400亩基地实行油菜和水稻轮种,每亩给农户的租金高达1625元,其中每亩政府补贴625元、自己承担1000元,基地同时带动了40多名固定工人、100多名临时工人就业增收。姚本仙告诉新快报记者,她原本在村里当干部,看到大量农村妇女赋闲在家的情况后,2021年开始创业,除了这个基地,她还在其他镇种植了500亩油茶和600亩中药材,带动了不少姐妹就业。
在基地参观的过程中,巾帼班的女学员们跟姚本仙就两地农业发展情况、产出情况、租地和用工成本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了解村超
学习一个球如何带动一座城
一个致富带头人能带动一群人就业增收,一个产业往往却能带动一座城的人共同发展致富。
村超足球、村超饮用水、村超可乐、村超酒店……走进榕江,以“贵州村超”命名的各种产品、建筑等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而这一切,都源自最近几年火爆全国、火出国门的贵州村超赛事的成功举办。
在现场教学的过程中,学员们走进榕江县车民小学,听贵州村超发起人之一、车民小学校长、“快乐老男孩”足球队队长杨亚江讲解贵州村超火爆出圈的“重要密码”。
杨亚江介绍,贵州村超火爆,不但因为当地有着80多年的足球爱好史,更是政府和群众群策群力,把它当成共同事业来发展的结果。2023年5月,当地把非遗展演融入村超赛事,现场数万群众踊跃参与、场内外瑰丽多彩的非遗展演,让这项村级赛事迅速在全网、全国发酵。
杨亚江还介绍了车民小学大力发展足球、每学期都开展班超比赛的情况。“我们以后足球有希望了。”在车民小学的足球场上,看到小学生们集体努力锻炼足球技能的场面,有学员感叹道。当场,学员们还为车民小学的学生们送上了一批新足球。
随后,学员们来到贵州村超的比赛场地,进行了一场趣味友谊赛,大家在快乐的氛围中深刻感受到人人参与村超的独特魅力。
●搭建平台
交流探讨互学互鉴
开阔视野、加深友谊、交流合作……新快报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很多学员对省妇联、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农业经理人培训,尤其是这次跨省实地教学给予了充分肯定。
“我们这边生产了很多好产品,但是缺乏更好的销路,希望跟广东的姐妹们多探讨交流,看看有没有合作机会。”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榕江县妇女创业协会会长、县妇联挂职副主席杨艳江全程参与活动,与巾帼班的姐妹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交流中加深了友谊。
“(参加农业经理人培训)不但能学到专业知识,还能互相学习借鉴、资源共享。”来自清远连州的巾帼班学员黄志琼说。在集体参观盛源矿泉水厂的过程中,她和水厂负责人一起深入交流,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专业建议。
来自河源市紫金县的女学员黄彩金告诉记者,她返乡创业后建了农场,主产业是茶叶种植,还发展了养殖业。这次职业经理人培训让她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视野。
“这次对我启发最深的是农文旅融合发展以及让留守妇女更好地就业。”巾帼班学员邓慧是韶关市始兴县沈所镇八一村强村公司——始兴县外营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她很感激妇联组织推荐她参加这次农业经理人培训。她告诉新快报记者,她所在的八一村是广东的红色文化村,也是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正在开展红色基地研学、乡村旅游、团队拓展训练、亲子活动、三农产品销售推广等项目,下一步会借鉴先进经验更好地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更多留守妇女姐妹实现家门口就业。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参加完这次贵州实地教学活动后,学员们将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毕业后可获得职业经理人结业证书,有望成为乡村振兴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摄影: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校对:任倩妮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