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来到下渡东约大街入口,映入眼帘的便是富有古韵的文化墙,以竹简形态钢材为载体、以杨孚先生事迹为原型创作的清廉精神现代诗句置于青砖之上。
杨孚,字孝元,东汉时南海郡番禺县漱珠岗下渡头村(今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道下渡村)人。杨孚在为官时公正廉明,善于体察民情,深得百姓拥戴,其故宅后花园的水井(现称“杨孚井”)于2002年7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为推进“打造区街两级1+18+N廉洁文化体系”工作部署,近期,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下称“海珠区分局”)联合海珠区社区设计师团队(下称“海珠社师”)、赤岗街开展“杨孚井”及其周边品质提升工作,用“绣花功夫”重焕杨孚古井生机,助力老城市新活力。
下足功夫,“绣”出古今脉络
“河畔雪飞扬子宅,海边花盛越王台。”进入赤岗街道新港路下渡村东约一巷,“南雪先生”杨孚的故事在古韵悠长的街巷里徐徐展开。海珠社师以“路径+节点”的方式,分类施策完善社区治理,深入挖掘历史元素,以“绣花”功夫打造高品质文化空间,促进本土文化流芳百世。
经过改造,群众可以从“廉传后世”的诗词里体会杨孚清廉品德的传承,从“河南飞雪”的故事中领略杨孚廉文化在民间的影响力,从“杨孚三疏”,即“守业尚文”、“倡导孝治”、“整肃吏治”的理念里感悟杨孚执政智慧。
为进一步弘扬廉政精神,相关部门围绕“杨孚井”推出了“井水边的廉洁课”,并设置“写毛笔字,倡廉洁风”为主题的互动环节,引导群众以特定水毛笔在大理石地面抄写诗词的方式学习和体悟杨孚高洁品行,增加文化参与感,让群众接受近在咫尺的廉政教育。
多方共建,擦亮廉洁字号
结合以往经验,该分局指导海珠社师在项目中协调多方参与,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文化内容的研判上,邀请杨孚文化研究资深专家参与,开展多轮咨询会,结合古籍史料,细致考证故事细节与引用文段的真实性、准确性。施工过程中,组织召开多次对接会,确保设计与施工高度一致,针对施工工艺、样式选择等问题进行调解,高质量完成项目。
杨孚文化路径的打造也充分调动了居民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在规范非机动车停车空间和优化排水系统等设计中,海珠社师积极听取居民意见建议,着力解决“下雨涨大水,居民出行难”等问题,还在街区补种植物,修剪绿化,使居民在舒适整洁的环境中感受杨孚之廉,领略岭南之美。此外,海珠社师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延续“杨孚井”的历史功能,为村民留住乡愁记忆,并对“杨孚井”进行围蔽保护。这种“没有围墙的文化展示”,最大程度保留了村民的使用空间,也使杨孚的历史故事得以生动鲜活的呈现。
目前“杨孚井”廉洁文化阵地改造工程已完工并验收。接下来,街区仍在持续推进历史活化保护工作,力求打造一条串联起南粤先贤杨孚生平故事和“河南源起”时间线的文化路径,将“杨孚井”片区打造成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廉洁文化传播阵地,持续擦亮“南雪清风”的海珠廉洁文化金字招牌。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琼 通讯员 李诺 盘育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