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1650号
●温暖诉求
雨轩仰着头,眼巴巴盯到输液架上那袋药水见了底,他连忙摁响呼叫器,请护士姐姐为他更换药剂。自己从去年8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妈妈黄贵英发现10岁的雨轩越来越独立,“我每天都要回住处给他煮饭,来回两三个小时,他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从没出过差错。”目睹孩子在非常时期的非常进步,黄贵英既欣慰又心酸,她与丈夫殚精竭虑守护着被神经母细胞瘤“虏获”的爱子,但漫长的治疗和昂贵的费用,早已让他们不堪重负。
病魔“伪装”潜入男孩身体
刚刚做完第六期化疗,雨轩血小板急降,胃口也变得很差。“不想吃肉,吃番茄炒蛋好不好?”1月8日正午,窗外阳光如瀑,病床上的雨轩在妈妈准备离开病房回住处煮饭时嘟囔。下午2点多钟,妈妈拎着保温桶折返,笑眯眯地推开门,麻利拧开保温桶盖子,在小桌板上摆好饭菜,招呼儿子起身,“你点的菜,趁热吃。”
这对母子来自江西赣州一个小县城,去年8月之前,他们也像大多普通人家一样,过着宁静幸福的日子。但是,去年本该热热闹闹的暑假,院落里却变得沉寂。“才放假没几天,雨轩就‘感冒发烧’,吃药也退不了热。”贵英回忆说,眼看孩子高热不退,夫妻俩不敢再耽误,赶紧带他去县人民医院求诊,住院治疗后总算“降了温”。但没等家人松口气,出院回家才两天的雨轩又趴在床上呻吟,“他说肚子痛,精神状态非常差。”
还是在当地医院,医生按急性肠胃炎用药处理,毫无疗效。再查,发现孩子腹内有肿块。“肚子里怎么有肿瘤?”贵英将检查报告托朋友发给赣州市的肿瘤科医生判断,对方回复,所谓的“感冒发烧”和“肠胃炎”,都是一种恶性肿瘤的“伪装”,“可这种病很难缠,快去广州的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确诊“儿童癌王”开始化疗
2024年8月中旬,贵英一家三口来到广州,经过中山肿瘤医院专家的彻查,雨轩被确诊罹患神经母细胞瘤。“我们从没听说过这种病,上网一查,才知道有多严重。”贵英说,被称为“儿童癌王”的神经母细胞瘤病情进展迅速,治愈率低,治疗花费巨大。她用“绝望”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感觉掉进无底深渊,下坠、再下坠……根本没有可能脱困。”
雨轩腹内的肿瘤已经有七八厘米,像成年人的拳头那么大,不经化疗缩小无法直接手术。8月底,雨轩开始接受第一期化疗。“确定了治疗方案,孩子爸就回去工作了,现在的情况,更需要一份稳定的收入至少支撑最基本的生活费用。”她苦笑着说,孩子对药物的副作用反应很大,经常呕吐,对饭菜要求“很高”,“必须是我煮的,他才吃的,偶尔从医院食堂打饭或者叫外卖,他都很抗拒。”
迄今雨轩已完成六期化疗,在第三期结束后做了肿瘤切除手术,但令父母崩溃的是,腹中肿瘤可切但也有转移至骨的残余,目前无能为力。
四处借钱 只能“见步行步”
从开始化疗至今,几乎每个月,雨轩都会遭遇几次危机,“血小板下降、免疫力下降,有时吃不下饭甚至走不了路,我根本照顾不了,只能让他爸爸来帮忙。”贵英说,好在化疗已经进行到末段,按照治疗计划,孩子将在完成8期化疗后进入放疗,然后接受免疫移植以求生存。
轩爸每月跑几次广州,也同样得到工厂老板的善待。“老板准他随时离岗来广州照顾孩子,不用辞职丢了工作。”言及此,贵英又红了眼眶,“亲戚朋友都在帮我们,来广州时我们只有四万多元积蓄,现在还能维持治疗,全靠亲友借钱给我们。”
雨轩精神好时会跟姐姐视频,“等我肚子里的肿瘤消干净,就回家跟你玩儿。”听到孩子的话,贵英心里五味杂陈,“他不知道自己的病有多严重。我们不敢奢望以后,只能见步行步,不敢停歇。”
公益指引
●公益账户: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银行账号:44032601040006253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州远洋宾馆支行
注:捐款时请注明“新快报温暖*号***(受助者姓名)”, 如“新快报温暖1650号雨轩”。如需捐款收据,请在汇款时附注捐款收据回邮地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李斯璐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