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月18日,《南武·蓝》新书首发仪式在广州市南武中学杏园校区举行。来自教育界、出版界和关心教育的相关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新书首发,并以即将迎来的南武建校120周年为契机,共话、共思、共探新时代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之道。
新书探索百廿南武办学文脉
“南武中学发展的历史,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值南武建校120周年之际,将南武办学理念记录成册,既是纪念,也为如今南武教育集团高质量再出发增添动力。”南武教育集团总校长陈祥春在首发会上讲述《南武·蓝》的编写契机。
陈祥春从“文化密码”“文化滋润”“文化融创”“文化感悟”四个方面将南武教育的百廿生长诉诸笔端,历时1年,编著了26万字新书《南武·蓝》,多维度展示了一位教育人在教育的出与入、中与外之间进行的实践、反思与展望。
而为何以“蓝”命名?新书扉页中提到,蓝代表着海洋、天空,是一种教育文化境界,也是南武“用文化滋养有灵魂的教育”的底色。纵览《南武·蓝》,该书将南武120年办学历史划分为六个时期——即南武公学会时期、何剑吴时期、抗战时期、市实时期、拓潜教育时期、思维拓潜时期。从“群学书社”到一校三区,书中记录了不同时期的南武中学传承优良的办学文化基因,探索百廿南武以文化人的办学历程。
“南武是一所有故事的学校,故事沉淀文化,文化承载初心。”广州市教育局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处处长刘琦宝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南武人能够坚守百廿文化沉淀的南武定力、高水平办好南武教育集团,倡导更多的区域优质学校、区域名校长发挥个体禀赋,以经验、智慧、勇气与魄力探寻新机遇,表达教育主张,凝练教育思想。
“南武人”共话南武办学之道
本次研讨会还邀请到三位“南武人”叙述南武故事,以亲身经历传递南武奋斗精神、治校理念以及成功经验。
据介绍,“拓潜教育”办学模式于1993年提出,经过历任校领导的探索,从拓展潜能办学模式发展到“育人为本,拓展潜能”的理念,并重构为南武“思维拓潜教学体系”。南武中学老校长谭燕芬作为学校发展的多个重要时期的亲历者,见证了开展拓潜教育的实效,她分享了数个教育故事,讲述开拓学生潜能的重要性和拓潜教育的教学目标。
南武中学校友、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傅承哲分享了自身在“勇立潮头”的粤港澳大湾区传承与发扬南武校训精神的实践经历。他表示:“南武人的生命永远有着‘坚忍奉公,力学爱国’的底色。”
“中美教育融合课程改革实验班”(以下称为“CCAE班”)是百廿南武的特色教育品牌,承担着南武中学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责任。作为CCAE班的首届班主任、任CCAE班班主任次数最多的老师,黄涛在CCAE班建设和教学探索中不断打破教学认知局限,与CCAE班的同学共成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国际。“这个班级不是以送学生出国读书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南武教育集团向高质量出发
2015年,在南武建校110周年之际,广州市南武教育集团成立,经过十年发展,如今的南武教育集团已经迈向集团化办学3.0阶段,由8校13个校区组成,是海珠区首个涵盖高中、初中和小学学段的教育集团。2024年9月,南武教育集团顺利通过广东省优质教育集团评估。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如何带动南武教育集团这条大船行稳致远?面对南武百廿办学历史这一沉甸甸的“宝贵财富”,学校应如何深掘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体系,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三位教育专家阐述了自己的深刻见解。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部长王红教授对南武中学教育精神和团队活力表示赞赏。她提到南武中学的历史沿革,以及如何从历史中挖掘学校精神,强调了校长在引领学校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教师队伍建设来实现有灵魂的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郭华则从教育现代化的角度出发,表示南武中学的实践是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缩影,强调了面向现代化、世界和未来的重要性。她赞扬了南武中学在国际合作、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理念创新方面的成就,并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高质量育人。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莉莉则从南武中学的百廿历史出发,强调了名校对教育家成长的滋养作用,以及教育智慧如何引领学校的发展。她表示南武中学的历史是一种财富,需要通过教育者们的共同努力来挖掘和传承。
南武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以来,广州市南武教育集团建立集团党委领导下的理事会(总校长)负责制,编制实施集团三年发展规划,加强对核心校辐射引领作用,高水平指导学校发展,以教与学的方式转变作为教师发展学校的支点,聚焦创新人才培养,组建三大“学院课程群部落”和九大“新课程融合教学共生场”,成立“四大学院”,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实施主题攻坚,以教师发展学校为中心,通过价值统领、组织保障、专业提升、数字赋能,激发学校活力,推动成员学校高质量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钰涵
摄影:新快报记者 陈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