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岭南春来早,人勤地生宝。2025年2月5日,农历乙巳蛇年第一个工作日,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如期举行。这是广东连续第三年在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召开“新春第一会”,会议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题,擘画了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的壮阔蓝图,为南粤大地注入澎湃动能。
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更是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新一年冲锋号角已经吹响,广东教育界将如何凝聚共识、汇集力量,为确保教育强国建设高起点布局、高质量推进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力和贡献力,齐心协力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决心!
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兴产业、强县域、促协调,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广东院士联合会会员唐洪武作为专家智库代表发言。他表示,接下来华南理工大学将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以及生物制造、6G等未来产业,加快培养广东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
稳居全球150强 “国家队”实力支撑广东高质量发展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4年,唐洪武院士表示,华南理工大学不断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稳居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50强,以“国家队”水平支撑广东阔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是推动产教融合,人才向“新”培育。将学科专业建设与广东产业需求相匹配,获批教育部学科交叉中心试点,工程学成为全省首个迈入ESI全球排名前万分之一的学科。实施“新工科人才培养试验区2.0”,入选全国首批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创新试点高校,获批全省唯一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跨系统协同育人走深走实。
二是服务现代产业,科技向“新”提质。秉承“引水灌田”思想,高水平团队以有组织科研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与地方共建大湾区超级机器人研究院、绿色低碳先进弹性体及轮胎研究院等13家平台。探索专利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76%的专利落地广东,自2009年以来以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数居全国高校第一。
三是加力县域产业,双百向“新”发展。学校党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成立乡村振兴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国式城乡现代化研究中心。城乡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十大组团”对接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明确地方需求109项,共建项目73项。落地鹤山“云龙竞渡”科技文旅中心设计、惠来2.1亿渔光互补和屋顶光伏投资等一批项目,打造产业兴旺、城乡繁荣的现代化建设样板。
发力新兴与未来产业 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我们向着全球百强大学全力攀登,以更高水平提升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唐洪武院士表示,展望前路,华南理工大学已锚定三大关键航向,全速启航。
一是聚焦学科进阶,服务世界前沿技术需要。以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为牵引,打造以学科交叉中心为统揽,交叉研究院为延伸,公共平台为支撑的矩阵式跨学科网络。围绕信息、装备、能源、材料、生物、健康、农业、海洋、生态等战略领域,组建跨团队、跨学科、跨学院科研队伍,布局一批交叉学科先导项目,助力广东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二是聚焦人才培养,支撑广东现代产业体系。以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发挥集成电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优势,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以及生物制造、6G等未来产业,协同大院、大所、大企,开展产业链、学科链、培养链融合的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培养广东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
三是聚焦全面振兴,壮大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构建以大学为创新源头、企业为转化主体、产业为目标导向的创新机制,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强化校地合作,推动城乡共同出题、共同答题,探索全要素协同发展的“双百行动”新思路、新理念、新机制,实现多方主体能效的整体提升。
整理:新快报记者 王娟 通讯员 华轩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