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冬春交替,气温变化大,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免疫相关感染性疾病易发,尤其是50岁以上、慢性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等。2025年2月24日-3月2日是第四届带状疱疹关注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杨文林指出,超过90%的成人体内潜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公众应对带状疱疹风险有所认识,促进主动健康和预防先行,推动健康老龄化。
50+人群应提防带状疱疹与慢性病叠加感染风险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大多数人在儿童时期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会患水痘,痊愈后病毒并不会消失,而是潜伏在神经节中。“带状疱疹发病群体多集中于中老年人,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这部分人群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逐渐下降,致使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易被激活。”杨文林指出。
除年龄因素外,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也属高发群体,例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等。这类人群不仅易患带状疱疹,且患病后还更易留下后遗神经痛。
数据显示,中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相比一般人,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26%-41%,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风险增加26%。这些慢性病患者在患带状疱疹之后,病情往往更加复杂和严重。
带状疱疹发病时痛,愈合后持续更痛
带状疱疹还会带来疼痛。带状疱疹疼痛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可以一种性质的疼痛为主,也可以多种性质的疼痛并存。杨文林介绍,带状疱疹初期表现为急性疼痛,而最严重的并发症当属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仍会持续,且可能长达数年。不少病人因疼痛整夜无法入眠,甚至一度因难以忍受疼痛而产生结束生命的念头。带状疱疹所带来的疼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中老年患者群体中更为常见,且多为重度,甚至会导致焦虑、睡眠障碍、无法正常工作或生活。
罹患带状疱疹还会加重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的经济负担。部分患者家属在照护患者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疲劳、失眠、压力等身心困扰。我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新发带状疱疹患者每次住院治疗的人均费用为8116.9元。
带状疱疹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要是长在头面部,常会当成偏头痛或三叉神经痛;长在胸部可能会误以为心绞痛;长在腹部又可能被错认成阑尾炎。”杨文林表示,带状疱疹发病初期,部分人先痛一周左右,之后才出现水疱或丘疹,患者难以自行判断。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诊断是否由带状疱疹引发,一旦确诊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进行科学治疗。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最佳方式
杨文林表示,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而疫苗是特异性预防疾病、主动健康最主要的手段之一。目前,市面上已存在带状疱疹疫苗,建议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接种以预防疾病发生。她呼吁中老年人要增强疫苗接种预防疾病意识,主动到家门口的社区做好健康咨询,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在选择疫苗时,居民除了注意个人当时的身体状况外,建议向专业医生咨询拟接种疫苗的适用年龄、保护效力、禁忌证等更多详细信息,选择适宜自己的疫苗。
部分患者在患病后才咨询接种疫苗事宜,这其实是认知误区。一旦感染带状疱疹,至少短期内无需接种疫苗,尚未患病的50岁及以上人群,可以考虑接种,从而有效预防。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