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银行近日宣布退出中国个人业务,范围涵盖个人客户持有的账户、存款、贷款和相关财富管理产品,而这些业务的接盘方为富邦华一银行。大华银行预计,本次转让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现阶段客户在大华银行中国持有的产品和服务不会发生任何变化,除个人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将不受影响。
大华银行总部位于新加坡,在全球拥有约500家分行及办事处。记者留意到,大华银行在华业务从2023年开始波动,当年营收为18.9亿元,同比增长6%,但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增长乏力,大部分的营收增速由投资收益贡献。受信用减值损失有所上升影响,2023年大华银行中国税后净利润为3.6亿元,同比下降27.9%。
存贷规模上,截至2023年末,大华银行中国贷款规模为378.4亿元,其中个人贷款33.05亿元;存款规模为453.7亿元,其中个人存款38.17亿元;个人贷款和垫款余额较2022年明显下降,降幅达22%。
近些年,外资行在华个人业务变动频发。2016年,澳新集团宣布将中国和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零售和私人银行业务出售给星展银行。2023年10月9日,花旗宣布将其内地的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出售给汇丰银行。
此次“接盘”大华银行的富邦华一银行,曾接手过花旗银行相关业务。去年7月,富邦华一银行公告称,花旗中国向该行转让个人信用卡应收账款和无担保贷款已经完成。资料显示,富邦华一银行是内地首家全牌照运营的台资银行,目前已在国内13个城市共开设了24家营业网点,另有杭州分行已获批准筹建。
对于外资行在华个人业务变动,有分析指出,外资行业务转让是市场化操作,体现了不同外资银行在战略定位、市场布局方面对中国市场的不同理解和规划。另有分析认为,从业务开展看,内资行在对本地市场的深入理解上较外资行更有优势,在储蓄、贷款、理财等个人业务领域优势更明显。
近期各大外资行公布的2024年业绩显示,去年在内地的业绩均有所增加,但内地业绩在各大外资行的整体营收贡献、资产规模中占比仍较低。如2024年渣打集团来自内地的营收占比仅为6.7%,恒生银行由内地贡献的资产规模为6%。
采写:新快报记者 刘艳爽